“当此之时,需结好蓟县为上,绝不可与之为敌。”
在收到冀州战报的当日,荀彧便匆匆赶来如此道:
“闻听明公与左将军乃是故人,何不再续前缘?”
程昱闻言亦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在他看来自家此前虽分属袁绍阵营,与魏哲敌对,但是两家毕竟没有刀枪相见。
从袁魏两家交恶以来,曹军基本上都是在和魏哲的盟友袁术、陶谦等人交手。
甚至对曹军造成最大伤害的一方,还是来自于自己人的背刺。
不过也算是有利有弊。
若非如此,这次袁魏大战恐怕曹操也要和周昂联手攻打身处青州的钟扈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兖州与幽州确实尚且还有回旋之地。
只是此刻程昱心底多少还是有些遗憾。
话说程昱本名其实唤作“程立”,只是由于他少年时经常梦见自己登上泰山以两手捧日,本就有些迷信的程昱一直自觉神异。
后来曹操成为兖州牧后得知此事,便向程昱说:“卿当终为吾腹心。”
是故曹操顺应梦兆,于其名“立”字上加一个“日”字,为其改名为“程昱”。
程昱本以为曹操就是他等待的那个天命之主,这才尽心竭力的辅佐,即便将自家乡党做成肉脯供应曹军也在所不惜。
然而近来程昱却从青州听说了一则传闻。
据说当初魏哲尚未发迹时为了邀请戏志才出山辅佐,曾以诗明志。
诗曰:
雪压竹枝低,虽低不著泥。
明朝红日出,依旧与云齐。
随后果不其然,魏哲当真为大汉开疆辟土,拿下了红日初升的东明郡。
若这传言是一般人说的也就罢了,但偏偏是从青州管氏传出来的。
如此一来可信性就大大提高了。
而当程昱得知此事之后,一时间则忍不住暗自犹疑。
或许他梦上泰山两手捧日而立的征兆并非应在曹操身上。
毕竟曹操在被袁绍任命为东郡太守之前与他并没有什么关联。
反倒是魏哲在黄巾之乱时曾在东阿县数十里外的仓亭阵斩黄巾渠帅卜巳。
彼时程昱若能像戏志才一样慧眼识人,说不定如今魏军的谋主就是他了。
魏哲的成就越是惊人,程昱就越是会忍不住的怀疑。
这次袁绍败亡,魏哲全据河北之地后程昱更是越发坚定这个猜测了。
只可惜,因为当初的一念之差便擦肩而过。
他一直心心念念等待明主,却不知明主多崛起于草莽之间。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程昱并非三心二意之人,纵然曹操不如魏哲他也不会背弃了。
于是见曹操面色还有些犹豫,程昱当即肃然劝谏道:
“时不我待,若不能趁魏氏一统河北前拿下中原之地,我军势必危矣。”
“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也,明公何必在意一时荣辱!”
见自家两位谋主都这么说,曹操一时间也顾不得心底的那点别扭了。
他当即无奈的轻叹道:
“也罢,那便有劳文若走一遭罢。”
至于结好的手段无非就是卑辞厚礼、称臣纳贡那一套。
曹操当初怎么对待袁绍的,眼下直接拿来应付魏哲就成。
不过曹操就是曹操,该心狠的时候比谁都狠。
只见他略作沉吟便咬牙道:
“若是魏公威依旧不满,文若可代我允诺,令子修于蓟县为质,以安其心。”
此言一出,程昱都忍不住面露诧异之色。
曹昂虽是庶妻刘氏所生,但由于生母早死,是以一直由正室丁氏抚养大。
丁氏因不能生育,一直待他如亲子一般,母子感情十分深厚。
所以曹昂可以说是曹操不折不扣的嫡长子,并且还是十分优秀的那种子嗣。
让曹昂去蓟县为质,这无疑是赌上了曹氏的未来。
想到这里程昱忍不住微微张了张嘴,但终究还是没能说出什么。
毕竟袁绍当初只坐拥冀州便想要让曹操送质子入邺城,如今魏哲的权势远远胜过当初的袁绍,一般的条件还真的未必能让对方动心。
荀彧也没想到曹操能有如此魄力,一时也感到责任重大,于是心中暗自决定,此行定然要尽力避免走到送质子的地步。
且不说荀彧心中如何打算的。
在定下如何应对魏军的基调之后,三人便紧接着商量起后面的安排来。
说来兖州战场本来是袁术、陶谦、曹操三人在较量。
但由于刘备的意外乱入,导致另外两家都成了配角。
尤其是陶谦,更是索性直接收兵回师。
即便刘备曾经是他的部将,但是陶谦却不见得乐意看见刘备如此风光。
更何况刘备率
第271章 人心难测(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