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转眼来到宣和四年。
这一年,对于大宋而言,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因为童贯伐辽的日期已经正式定死了,只不过为了军事层面的保密,还没有对外公布。
在赵佶的再三催促下,童贯已经秘密上书,赌咒发誓一定在四月底春耕农忙季结束后,就立刻进入辽国境内作战,尽快夺取燕京。
北伐的物资准备虽然还是不太充足,但至少能保证作战大军的基本口粮可以筹到。士兵们勒紧裤腰带、每天吃两顿稀饭还是够的。
至于武器装备的不足、生锈朽烂的劣质货没法替换,这些小问题已经顾不上了。
皇帝等得太久,再不进攻童贯的政治生命就走到头了。
在童贯都被皇帝逼得不得不上的情况下,河北两路乃至河东路、京东路的文武官员,当然也都没有好日子过,因为临近前线,大家都得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有兵的出兵。
京东路境内,张叔夜的大部分精力都被挪到了支持北伐的工作中去。
甚至赵子称所掌管的登莱二州(登州为暂时掌管),也不得不挤出一部分钱粮以及船只,交给张叔夜送去童贯军前。
赵子称内心也知道,这些东西送去了,基本上就是肉包子打狗,以童贯的本事和北伐军队的腐朽、武备不足,最后多半都会被糟蹋掉。但赵子称没有办法,他如今还在那个位置上,就必须支持张叔夜,乃至间接支持童贯。
不过好在,赵子称作为宗室,赵佶还是挺防着他的,没指望一个宗室郡公去参与对外作战。所以赵子称也就仅限于稍微出点钱粮、主要是提供船只。
而临近的济南府、青州的文武,就没那么好运气了。去年还能跟赵子称协同作战的关胜,乃至刚刚弃暗投明反正归来的秦明、黄信,也都会被童贯抽调,去参与北伐作战。
至于那些更早以前跟赵子称合作过的西军部将,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之前合作得挺愉快的刘光世还是韩世忠,都得去燕京城下经历一遭劫难。这些将领或许能血战余生回来,但他们带去的旧部士卒能活着回来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只有赵子称嫡系的呼延庆、呼延灼、徐宁和岳飞,暂时不用参加北伐作战,他们今年的主要任务方向,还是登莱沿海诸岛的海盗,以及高丽方向。
另外,还有早在江南时就为赵子称做事的杨志、林冲、鲁达三将,如今仍然被安置在两浙路的镇海军,负责两浙和江南的沿海治安、肃清海岛和闽地沿海的方腊残部。这些人也可以躲过那场注定失败的北伐。
赵佶对于他这个有能耐的远房侄儿,既重用又提防、每次他侄儿培养出能战的将才后,就升那些武将的阶官然后再抽调去别处,这种操作也不是一两次了。
直到靖康之耻前,赵子称都只能忍受这种提防和抽调,没有办法正面反抗。
他能做的只有尽量低调再低调,比如之前让岳飞之类的武官立功后少报一些、让皇帝别注意到,而赵子称自己私下里再重重加赏。
偏偏这种郁闷和难处,还不能对外人说,有些时候实在是令人憋屈。
……
这天已是宣和四年的正月十六,刚刚过完上元佳节。
因为还没出正月,登莱二州的文武官员公务都还比较空闲,百姓们更是要过了二月初二龙抬头,才会开始忙农活。
不过作为登莱二州的实际掌控者,赵子称本人已经进入了勤政的节奏。这天一早,他就给自己安排了满满当当的行程,要接见不少文武僚属,一方面是听取一些工作汇报,二来也要对新的一年的目标做出一些部署。
如果他不部署的话,整个登莱二州的文武官员都会陷入迷茫——如今整个京东东路其他各州都在全力配合即将开打的童贯北伐,就赵子称这儿在搞特殊化。
一些并非他心腹的官员,虽说也乐于见到这种情况,但多多少少还是会觉得无法理解。
这都需要赵子称去花时间统一思想。
于是这天一早,他就召见了呼延灼、徐宁、岳飞等武官,以及呼延庆等文官。
为了向赵府君述职,呼延庆还是从登州赶过来的,昨日一起过了上元节,赵子称还请大家宴乐了一番,以联络感情。
而除了呼延庆以外,今日这个会议,还有一位今年刚刚来上任的重要文官列席,也是赵子称今年必须要笼络和摆平的目标。
此人名叫陈过庭,原为御史中丞,是职务非常高的朝廷中枢重臣了,是御史台系统的二把手。但去年年底刚刚被贬过来了,如今的职务是莱州团练使,一下子降了很多级。
徽宗朝的中枢重臣也不值钱,经常上上下下,随时都可能因为党争失败而被罢黜。
而此人被贬的原因,是去年方腊造反后、朝廷要为方腊之乱追责,讨论朝廷中枢重臣里,哪些人该为方腊之祸背锅。
陈过庭作为御史中丞,就弹劾蔡京、王黼,认为要不是他俩没有及早处理地方上对朱勔的弹劾、早日罢免朱勔和废除应奉局,方腊就不至于造
第127章 宣和四年,报国无门(1/5),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