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才是宋世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章 又收服一个迷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子称跟贾谠的沟通很顺利。

    这人是个眼色乖觉的,一听就知道梁相公打的是什么主意。

    研发成功之前,都算是下面的人独走,自行接的私活儿,如果上面决定要用了再拿出来。

    如果提前被发现了,那就说是自己瞎捉摸的,根本没想过用途,也就不会有人往“为陛下办事偷工减料”上攀附了。

    而且贾谠也算是个实干派的技术官员,虽然混在污浊泥淖之中,但技术和管理上的功底也是有一些的。

    他辅佐刘赓,今年刚刚为皇帝修缮了明堂,几年后还受命修复太庙,工程管理方面都做得还行。

    作为包工头出身,贾谠很快就看出了赵子称口中的“水泥仿石”技术的价值,当天就开始召集工匠,从传统的糯米灰浆开始,按赵子称指点的思路,逐步添加各种材料。

    或是在混合粉料之前进行一些煅烧的预加工工艺,其中细节无需赘述。

    反正赵子称这个文科生也就知道个大概方向,除了石灰石、黏土和泥炭之外,还需要什么配料,他也不清楚,慢慢做实验呗。

    梁师成给了他一两个月时间做实验,不用急。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还是要给贾谠信心,让他觉得赵子称的思路靠谱,不至于白忙活,这样他才有动力一直试错下去。

    所以赵子称也多管齐下,想方设法给贾谠画饼。

    首先还是学之前跟梁师成交涉时的老套路,赵子称直接送了贾谠一套羽绒服和羽绒被。

    东西不值钱,关键是让贾谠相信赵子称是个“有过成功履历的连续创业者”,证明赵子称的眼光好。

    贾谠收下之后,内心的不安也极大缓解了,这便愿意继续陪赵子称试下去,而不是稍一受挫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瞎换方向。

    而除了搞水泥,赵子称还想到了其他一些将作监修艮岳用得到的小技术小妙招,他也私下里跟贾谠分享一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公信力。

    比如,顾名思义,花石纲分为“花”和“石”两大门类,皇帝修艮岳需要从江南运的材料,除了“石”这个大头以外,剩下主要就是奇花异树。

    而赵子称在稍一观察后,就发现北宋时候的人,对于奇花异树的培养,还非常原始,或者说完全是靠天吃饭。

    赵子称前世虽然不学农学,不搞园艺,但他穿越前好歹也看过一些古文典故,知道清朝龚自珍写过《病梅馆记》。

    后世到了明清两朝,商界为了迎合文人喜欢“梅以欹曲为美”的审美,早就发展出了各种修剪树木、逼迫其生长造型变得愈发奇特的技术了,甚至明清时就发展出了嫁接技术。

    而明朝宋应星写《天工开物》,还记载了“棉花摘星”之类的农业技术,说明到了明朝时,人们才普遍知道可以通过切除植物的某些枝丫,来导致养分集中供给、让其他人类希望它充分生长的枝丫快速生长。

    而这些东西,宋朝的人根本没有概念。

    赵子称亲自观摩了将作监工匠们的实操后,就确信这些人只会靠天吃饭,植物天生长成什么样就算什么样。

    赵子称便稍稍向他们透露了一些人工诱导花木奇形生长的小技巧,贾谠听了之后立刻惊为天人。

    “真有如此奇术?若能这般让花木依着人想要的样子长,花石纲从江南运的奇树曲梅,也都能省却大半了。咱直接在汴京这边,找寻常花木、诱导培育不就行了?又能省掉一大笔千里转运的耗费!”

    面对贾谠的惊讶,赵子称丝毫不以为意:“行不行试试不就知道了,不过这事儿同样需要时间验证,修剪了的树木重新生长,至少也要一两个月才能看出效果。”

    对此贾谠倒是再也不着急了:“无妨,好活不怕晚。赵公子有那么多奇思妙想,我还有什么可不信的。本官只是还有一事不明——

    这些技艺,每一样都有生财之道,若是投献得法,也能于仕途有利,或是制造祥瑞献上去。赵公子何以如此慷慨?”

    对于这个问题,赵子称也不遮掩,直言不讳道:“这些技法虽能生财,但我缺少人脉,也没精力去找人经营。而且这些工巧技法一旦公开,到时候一旦修筑艮岳时再想用,岂不是天下人都知道其中有‘俭省用料’了?对皇室体面无益。

    既如此,还不如第一次就给皇室御用,不让天下人知晓。对我个人虽然无益,但却能节约民力,减少朝廷对花石纲的征发,也算是对江南百姓功德无量了。我一己之得失,又何足挂齿。”

    这两项技术,赵子称压根儿就没想过用来求财,或是求官。他更在乎的是求名。

    这些技术,现在虽然是秘而不宣的,但几年之后,一旦用了,时过境迁,还是有可能慢慢泄露的。

    甚至于,如果哪天赵子称势力膨胀比较快,升官升得比较快,有可能被皇帝调到汴京来当京官,那赵子称也能主动泄密、得罪皇帝,让皇帝打压他、继续外放。

    宋朝不杀士大夫,对很多能做京官的人而言,外放地方就算是一

第38章 又收服一个迷弟(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