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才是宋世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 赴东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志原本奉命通知赵子称、当天就回苏州。

    不过他们抵达赵家庄时就已是午后,赵子称不容分说让亲戚立刻杀了一只猪,摆酒款待。

    “天色已晚,明早再走吧。反正路上都是一天一夜工夫,后天一早赶到苏州就行。正好我还有些东西要准备。”

    杨志和邓岳推脱不过,也就顺从安排。

    赵子称便吩咐一旁的侄儿:“抓紧点,这批鸭毛煮好了就停一停,人手都调去裁缝,让她们今晚熬个通宵,明早我要把所有做好的衣被带走。”

    第一批生产出来的羽绒被服,赵子称并不打算直接拿来卖。如今这东西还名声不显,直接拿去卖愿意尝试的人肯定不多。

    传统的丝绵衣被已经能基本满足如今达官贵人的使用需求了,缺点只是太贵。新出现的羽绒服和羽绒被,没法在用户体验上对丝绵衣被形成碾压优势,最多就是更轻抛一点。

    所以还是先拿去送礼,让达官贵人白用了之后觉得好,培养起了用户习惯,让大家知道这是稀缺的新玩意儿,才能打开流行的风气。

    堂侄赵伯琦连忙领命,又问了一句:“通宵加急,要不要给那些蚕娘临时加点工钱?今晚每人二十钱?这样也好手脚麻利点。”

    赵子称想了想,既然追求效率,不如换个激励:

    “别麻烦了,直接计件吧。明早开船之前,做好几件算几件。一套羽绒袍五十个钱工钱,一床羽绒被二十个工钱。你也盯着点,发现次品立刻让返工,不然不算钱。”

    衣服用的料子少,但需要的裁缝工作量比较大。被子用料多款式简单,正常蚕娘勤快点,一通宵绝对能缝好一床被子不止,按计件工资也算是鼓励大伙儿的积极性了。

    赵伯琦立刻应诺去安排。

    赵子称不再过问,只是拉着杨志和邓岳喝酒吃肉,闲聊见闻,一夜无话。

    当日杀的猪也吃不完,又没法保鲜,赵伯琦劝他把剩的腌成咸肉,赵子称也没答应:

    “不用麻烦了,都加黄酒做成东坡肉,给夜里干活的每人分几块。”

    连夜裁缝羽绒服羽绒被的蚕娘们,原本只是为一件五十钱的工钱奋斗,听说夜宵加餐还有肉吃,顿时愈发来劲了。

    ……

    次日一早,赵子称就筹备好了几十件羽绒服和羽绒被,还打点收拾好了全部行装,坐船返回苏州。

    从秀州回苏州这点路,全程走的大运河,非常安全,自然没有任何意外。

    第二天夜里他凑合在船上睡了一觉,颠簸也丝毫没影响睡眠。第三天上午已经回到姑苏城内,简单收拾一下,就去朱勔那里报到。

    朱勔见到他,板着脸敲打了几句,呵斥他最近为何荒于做事,回家探亲一住就是半个月。

    赵子称也不多解释,只拿自己年轻不懂事搪塞过去,表示自己还没有官身,以为上次的案子结束了,就没他事了。

    朱勔想发作敲打敲打,又觉得有劲儿没处使,心中暗忖:

    “哼,此子如此惫赖懒散,没有官身便不能为应奉局做事了?多少人抢着做事呢。”

    不过眼下正是用人之际,朱勔也懒得跟他计较,只是简单吩咐了任务:“福州黄知州补发的道藏,这两日就要到了,后天一早,你和杨志一起进京。

    杨志负责押运,你负责表功,把这个递上去。还有个都管跟你们一起,不用多问,一路上护着他就行。”

    虽然出了一个监守自盗的前任都管段明,如今已经被大刑伺候问完口供打死了。但朱勔还是得另外派一个都管,这是没办法的。

    赵子称不算朱勔的心腹,没法帮他做那些拉关系送礼的事情。几十万贯的常例打点,也不放心让一个刚认识的人去经手,最多只是让他们互相监视。

    朱勔一边说着,一边递给赵子称一封文书,示意他随便看。

    赵子称心中狐疑,打开一看,发现原来是朱勔奏表的抄录版。

    正式的奏表已经用了封印了,不能拆看,就拿个手抄版让赵子称先看看,办事的时候好心中有数。

    按照这份奏表上的说法,此前花石纲和道藏之所以延误了大半个月起运日程,都是因为太湖周边有谋逆的拜火贼破坏。所幸应奉局和苏州团练通力合作,明察秋毫,雷厉风行动手剿灭。

    最终,消灭了拜火贼的一个重要分支、盘踞太湖的“海沙帮”魁首石生,石生残部逃去吴兴(湖州),投靠另一伙当地的太湖贼“巨鲸帮”,应奉局因权限不足,暂时不能越境调兵追击,但也屡挫其声势,让贼寇至少不敢到苏州境内作案。

    赵子称看得一愣一愣的,石生确实是一个受过诏安的原私盐贩子不假,可“海沙帮”的名号哪里来的?他儿子也没招供过这种组织啊,他们不就是勾结了一群普通水贼么?

    有那么一瞬间,赵子称觉得,后世江湖传闻的很多帮派匪号,是不是都是官府剿灭之后,为了让战绩好看一点,随便往上凑的。

    嗯,就像水浒传里宋江去投靠花荣、被清风寨刘

第17章 赴东京(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