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又提出,要将官员们的田地等,全部收为国有,也就是从这以后不存在什么赏多少田地之说。
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都是朝廷的。
其他人只能是租用,承包。
而官员们,尤其是朝中这些官员们,不需要自己去圈地,不允许自己往外租地。
都是由朝廷来把控。
朱高炽这样一说,朝堂上的人可谓是震惊无比。
这种历朝历代的私有制土地,都是会根据各级官员的职位大小来进行分配的。
然后官员们就可以租出去给其他的农民,或者是自己请人来种。
总之这就是一个他们这些官员收入的主要来源。
大明的官员俸禄不高,主要靠的就是这些土地了。
现在连这些土地也不让他们拥有了,全部都要收回去。
那他们当然不同意了。
只是碍于朱高炽的威严,现在有些也不敢明言,但后面要真正的实行,还是不那么容易的。
这一点,朱高炽当然是知道的。
当初他在京畿地区实行这种政策的时候,还是受到了当地那些干了几辈子农民的人,出来反对。
这让朱高炽十分奇怪,按理说应该是地主们反对才合理啊。
怎么农民还不愿意了。
原来就是他们在地上那里被压迫惯了,根本不敢相信这种好事会出现在面前。
他们以为这里面一定是有什么套路,会害的他们最后连地主家的地都没有办法种。
甚至有些人承包了地之后,转手就又给了地主,让地主去管理。
地主什么钱不用花,什么事情不用做,白白的成了利益的分配者。
这还真是人诡久了,就站不起来的样子。
朱高炽看到这里,知道这些人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又没有读过书,他们的意识里面还是奴性。
还是觉得地主老爷是个好人。
能够给他们地种,到时候还了地主家的租,省下的就是他们自己的了。
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卖。
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
朱高炽有了这个经历之后,他知道,有些事情从下往上去推行实在是太难了。
还是要从上往下去改革才真正有作用。
就像现在一样,他就是要直接从朝中的大臣开刀。
现在站在朝廷之上的人,那都是大明的最高权力机构的人了。
他们作为表率才是最有价值的。
只要他们都认可了这种模式,那么之后下面的百姓也就可以自己去种自己的地。
其实也是租,只不过不是租地主的了,而是租国家的,租朝廷的。
换了一个词语叫做承包!
这块地的所有产出,在交了相应的公粮之后,剩下的就是他们自己的。
模式和地主那里是一样的。
只是朝廷的收粮比例要比地主低得多。
而且朱高炽还强令不允许土地买卖。
因为,土地都是国家的,谁也没有资格卖。
这样就免除了许多因为土地大打出手的各种势力的斗争了。
这可以说是一项十分伟大的改革了。
当然现在的大明还达不到后世那样的情况。
主要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然后研究成果了粮食的杂交,可以让人们随便都有饭吃,国家也就不用去收取粮税了。
这个事情,还是得收。
官员们没有种地了,那么就不用交税了。
朱高炽看到了大家的议论纷纷,看到了大家脸上的疑惑。
除了之前就在京畿地区的人,能够明白这种事情的好处。
其余,就算是三杨他们也都是有些弄不明白的。
他们自己也是有私家土地的,也是同样的模式,补贴家用。
不止是他们,就算皇家的王爷什么的,都是一样的。
朱高炽懒得和他们去一一解释,也不想去回答他们的问题,就直接把他们的疑问一次性说起来算了。
于是,朱高炽清了清嗓子。
在龙椅上,居高临下的看着他们,缓缓地说道。
“朕明白各位是有疑问的,你们这种形式已经是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一下子你们都不习惯。
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字‘钱’。
你们需要私田,就是因为朝廷给的俸禄,不够你们的开支情况。
这一点朕很清楚,然而你们都是读圣贤书长大的,都是清廉的官,不会去干贪污受贿的事情,这也是你们能够站在这里的原因。
那么朕自然不会亏待大家。
一来,朕会让清廉的官,过得并不拮据,实行高薪养廉,将你们的俸禄在原有的基数上,长一倍。
全部以银子来作为俸禄发放的货币,不再以粮食多少石来计算。
第三十七章高薪养廉之策(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