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1章 叫好不叫座,新情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啊,好啊,我和你一起去。”

    盘莲花非常愿意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而且她还藏了一个私心,等去了清河县要是有机会,就去医院挂个号。

    到现在她的肚子还没动静,连她自己都有点着急了。

    在本县还担心遇到熟人,万一有什么闲话传出去,对方唯的影响也不好。

    要是在外县就没这么多的顾虑了。

    两天后。

    方唯和盘莲花去公社开了介绍信,并去县城乘车直奔清河。

    这次接待他们的依然是常温元,对方如今已经是农业局的局长了,但还是和以前一样,根本没什么架子。

    “方队长,听说你手里有不少的杂交水稻稻种?能不能让一些给我们?这对于我们的研究工作可是大有裨益的。”

    常温元和方唯这两年处的不错,逢年过节总会托人给对方捎点东西。

    东西没多贵,但却加深了双方的联系,人情世故人家很精通。

    所以,刚一见面,常温元就提及了南光二号稻种。

    “不是我不愿意帮忙,实在是县里卡的太死。这样,等我回去之后我请示一下,如果上面不反对我可以卖出一部分,但只能卖给收购站。”

    方唯没有一口拒绝,而是答应回去后尝试一下。

    私自把稻种卖到临县他做不到,但对方应该有办法通过正规渠道得到稻种。

    清河县以前又不是没干过此类的事情。

    “多谢!多谢!稻种只要进了收购站,剩下的事情我会处理好的。”

    常温元听他这么一说,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

    他这次请方唯过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这批稻种,研讨会只是附带的,另外也是为了和对方搞好关系。

    接下来两天,清河县好吃好喝的接待两人,每天有半天时间大家坐一起聊一聊育种工作的心得。

    剩下半天,方唯就带着盘莲花到处逛,顺便买了一些需要的东西。

    同样是县城,清河县城要比他们当地的县城繁华不少。

    到了第三天傍晚,盘莲花才说了自己想去医院看一下的事情。

    方唯倒也没有阻拦,他打算和对方一起去做一下检查,省得以后还要麻烦。

    晚上和常温元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就问了一嘴对方在人民医院有没有熟人。

    “我和人民医院的院长很熟,回头我先联系一下,明天你去了直接去找李院长。”

    常温元也没问具体的事情,吃完饭就帮着方唯联系好了。

    第二天一早,方唯和盘莲花就去了医院,找到了李院长。

    李院长很热情,亲自带着两人去见了院里这方面最好的医生。接下来就是各种检查,全都是加急出了结果。

    “你们两人的身体都非常好,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想要孩子,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检查结果显示,两人在这方面都没有问题。

    接诊的女医生还和盘莲花专门说了一些注意事项,据说可以提高怀孕的几率。

    随后两人表示了感谢,又去和李院长打招呼,便离开了医院。

    既然经过检查都说没问题,盘莲花心里的一块石头也就落了地。反正两人都不是很着急要孩子,就把这事暂时放了下来。

    两人在清河县呆了五天,然后就返回了队里。

    方唯随后去找了徐广生,告诉对方二队的谷仓里还积压了8万斤杂交水稻稻种。

    “徐书记,我寻思杂交水稻的推广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

    不如我这边先卖出一部分稻种,一方面可以增加一部分收入,另外也可以节省储存费用。”

    徐广生还以为方唯找他,是为了推广杂交水稻的事情了呢,结果却是受不了库存压力想变现。

    他觉得这样也好,省得打击对方的工作积极性。

    “你还是留个两三万斤稻种,剩下的可以卖掉。”

    有了徐广生的背书,方唯从公社出来之后就联系了收购站。

    收购站听说是新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稻种,刚开始还不愿意收。毕竟没有经过大规模种植检验的稻种,他们多少还是有点不放心的。

    可就在这时,收购站的上级单位传来了消息,让他们只管收购,而且杂交水稻稻种的价格还可以上浮一毛钱(每斤)。

    二队随后卖了5万斤南光二号三代稻种,自己留了3万斤稻种。

    收购站破天荒的给出了每斤1.18元的价格,一共给二队付了59000元的现金。

    5万斤稻种当天就转运去了清河县,可见常温元还是很有办法的。

    元旦前。

    队里的水利设施整修完毕,所有农田的水渠都已经打通,从而连成了一体。

    工程结束之后,方唯决定分鸭子。

    一共600只麻鸭分给了全体社员,将近300人都有份。

    产出麻鸭,点数+2

第141章 叫好不叫座,新情况(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