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章 划时代的稻种,亩产千斤不是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晚上。

    家里做了一桌菜,阿公喊了几个人过来陪酒,差点把方唯给喝醉了。

    好在他的身体素质不一般,坚持到了最后。

    来陪酒的几个阿哥早都趴在了桌上,还是他们的家人来把他们搀扶回去的。

    “三哥,你好厉害!但以后不要这么喝酒了,喝多了伤身。”

    盘莲花先是劝了方唯一番,随后就去找阿公讨要说法。

    直到阿公答应以后再也不会灌方唯的酒了,她才罢休。

    两人在山上住了一夜,第二天便返回了家里。

    成家之后的盘莲花,看着更加的娇艳,也越来越能干。家里的事情几乎都是她包了,有时候还要去队里上工。

    不过这段时间不忙,她在家里的时候更多一些。

    田桂花经常会过来找她聊天,有时候也会用缝纫机给两个孩子补补衣服啥的。

    这年月别说孩子了,就连大人的衣服上也经常能见到补丁。

    节后没多久,试验田就开始了收割工作。

    方唯稍微有点紧张,现在是见验杂交水稻成果的时候。

    收割、晾晒、脱粒等流程走完,统计数据也出来了。90亩杂交水稻的总产量为79110斤,平均亩产879斤。

    采收农作物,点数+79110,总点数:220546点。

    收获的这些稻谷,来年就是优良的种子,能保证农业生产大丰收。

    而且,这仅仅是杂交水稻的一代稻种,按照方唯的理解,未来的产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怎么说呢,亩产千斤不再是梦。

    经过筛选,把78000斤杂交水稻稻种留了下来,剩下的1110斤稻谷归入存粮,等大田收割的时候给来做大锅饭吃。

    另外10亩的各种类型不育株,分门别类进行了存放。这些不计入产量,但却是今后继续进行杂交水稻试验的基石。

    “小秀才,杂交水稻真让你弄成了?”

    得到消息的郑先发,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

    方唯马上让人煮了一锅米饭,用的正是新米,郑先发连白米饭都一口气吃下去了一碗。

    放下碗筷,他激动不已。

    “只能说初步成功了,这条路很难走,未来还有无数的试验在等着我们,但小范围试种还是没有问题的。”

    方唯微微一笑,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这一种杂交水稻的命名他都想好了,就叫做南光二号。

    总之他搞出来的新稻种,实际上和他个人的关系不大,能赢得荣誉和尊重,却无法给他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但他还是感到无比的自豪。

    “南光二号?也不错。走走走,你现在就跟我去公社,向徐书记汇报一下情况。”

    郑先发与有荣焉,随即拉着方唯去了公社,向徐广生作了汇报。

    徐广生稍好一些,尽量克制住了内心的激动,马上打电话向县里作了汇报。

    方唯搞出南光二号的消息,就像插了翅膀,很快传遍了县里的角角落落。

    第二天。

    魏光华就找上了门。

    “魏队长,我也不瞒你,南光二号属于杂交稻种,产量达到800斤左右问题不大。

    但是,这个稻种有可能不能留种,我必须同你讲清楚。”

    方唯没有隐瞒,他知道魏光华善于算账,到底要不要试种,就看他怎么想了。

    魏光华果然犹豫了起来,考虑半天还是放弃了试种的机会。

    反而是别的大队甚至是别的公社下属生产队,对新稻种非常感兴趣。他们可是听说了,新稻种的亩产能达到800斤左右,而且碾出来的米,口感非常好。

    比南光一号和农垦58这两种稻谷都好吃。

    于是有不少生产队做了决定,决定试种南光二号一代稻种。

    “第一代稻种还不是很成熟,换购比例打6折,按照1比6进行换购。”

    方唯也不是不知变通的人,现在还处于试种阶段,况且是第一代稻种,所以在换购比例上给予了很大的优惠。

    78000斤南光二号一代稻种,队里留了8000斤,其余的7万斤在很短的时间内被一扫而光。

    这一次都是拿稻谷换的种子,队里进账了42万斤稻谷。加上原先的22万斤稻谷,库存达到了64万斤。

    方唯让郑虎去和粮食收购部门联系,对方上门收购,直接拉走了60万斤稻谷。

    队里进账了6万块钱,库存还剩下4万斤稻谷。

    上午。

    方唯正好在队部,唐泽带着一大群干部到了二队。

    几个队干部带着他们去了谷仓,亲眼看到了南光二号第一代稻种。

    “这就是杂交水稻稻种?方队长,请你给我们讲讲新稻种到底有什么不同。”

    唐泽的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大家对杂家水稻的了解不多,于是方

第124章 划时代的稻种,亩产千斤不是梦(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