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章 鸭司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社下发的通知很含糊,要求每个大队至少安排一个生产队种植南光一号,标准就是不得少于200亩。

    至于是一个生产队种200亩,还是好几个生产队合起来种植200亩,并没有严格的要求。

    这些队长一个个都是人精,怎么可能让自己社员的日子都过不下去?

    “明白了!不过这么多的粮食最好不要都分了,队里应该留大头。我建议每个人分500斤,剩下的可以考虑跟别的单位换一些猪崽、农机、农具什么的。”

    二队全部男女老幼加起来有150来人,按照每人分500斤稻谷计算,就是75000斤。

    稻谷的出米率大约在7成,也就是队里的每个人能分到350斤大米。

    方唯觉得不能一次分的太多,否则不仅社员们的心态会发生变化,其他生产队也会眼红。

    “这样也要得,细水长流嘛。”

    郑先发看了方唯一眼,没想到这个后生考虑问题还很细致。

    他随即把几个队干部喊过来,大家很快达成了共识,就按照每人500斤稻谷追加口粮。

    有了追加的500斤稻谷,再加上之前分的口粮,大家未来一年的口粮都富富有余。

    后续的事情,方唯没有参与,他懒得操那份心。

    其实他很清楚,郑先发是把自己当做下一任生产队长在培养,可他志不在此,只能辜负人家的期望了。

    早上。

    方唯去谷仓里看了看农垦58的收获,5亩试验田收获了2745斤稻谷。

    经过筛选,保留了2000斤种子,剩下的745斤粳稻奖励给了育种小组。

    方唯作为最大的功臣拿了145斤,其余600斤交由郑虎分配。

    “老三,你的一分自留地接下来种什么?”

    又到了农闲时节,方平见三弟的一分地空了出来,就特意问了一句。

    “家里的菜够吃,要不全种玉米吧。”

    今年到明年都不用考虑口粮的问题,所以方唯打算开辟新的赛道。

    南方不是玉米的主产区,但玉米这种作物适应强,从南到北都可以种植。

    一想起红薯粥的味道,他宁愿喝大碴粥。

    红薯那玩意吃多了胃酸、胃胀,谁吃谁知道。

    玉米种子家里倒是有,一分地种起来也快,他一个人很快就搞定了。

    等山谷的红薯一收,到来年春耕之前,就彻底闲了下来。

    晚上。

    方唯给郑虎等人讲完课,大家陆陆续续的离开,郑虎和邓元恩等五个人却留了下来。

    学习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坚持不懈,好在育种组的成员也已经适应现在的生活节奏。

    这会儿时间不算晚,方唯见几个小伙伴不肯走,便去烧了一壶茶,抓了一些炒花生摆在了桌上。

    大家吃着花生喝着茶,有一句没一句的瞎聊。

    “三哥,队长那边开始找人搭建禽舍,看来明年你要当‘鸭司令’了呢。”

    郑虎透露了一个消息,说队里打算开建禽舍,显然是为来年大批量养鸭子做准备。

    “回头找队里要两个有经验的人,让他们去放养鸭子,咱们还是要继续伺候试验田。明年我打算培育南光一号三代稻种,咱们还有得忙活。”

    方唯早就计划好了,养鸭子的事情自己指导一下即可,具体工作交给别人去做。

    明年春播,试验田将继续种植南光一号籼稻。

    至于农垦58粳稻的推广,明年都不一定能行,等到时候再说。

    不过,这两种稻子都即将达到亩产上限,最多再种植一季,就没有继续培育的必要了。

    “三哥,队里还有几十亩旱田,能不能多种些花生?”

    本地人喜欢吃花生,但队里种植的却很少。

    田地不够用是一方面,主要是还是因为产量低,不如种植一些高产的作物。

    郑虎知道队长很看重方唯,便笑着出了个主意。

    “现有的花生品种不行,产量低、出油率低,回头我想想办法。”

    方唯的手里有一些花生花种子,经过了一代培育,所以这些留种也可以看过是新品种的第一代种子。

    要是想培育第二代花生种子,只能等明年了。

    其实,他还是觉得种黄豆还算,只不过不想扫大家的兴,就没有提。

    接下来一段时间,方唯都很清闲。

    队里要找人修建禽舍,还准备购买新的农具和农机,以及新增一批猪崽。

    今年队里不缺钱,家家户户的存粮量飙升,连带着饲料都很富裕。

    因此,多养一些猪的条件就具备了,逢年过节也能让社员们吃点肉。

    方唯最近也有点馋肉,可家里的腊肉正好也快吃完了,他打算去山里搞点野味回来。

    山里的陷阱很久没有建功了,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去重新收拾一下。


第69章 鸭司令(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