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章 【农垦58】大丰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哥,以后一个星期来这边浇水、锄草一次,也不用太细致。”

    方唯和大哥迈着轻快的步伐,踏上了归途。

    方平的意思是要精细化管理,方唯却觉得没必要。反正这一亩地有属性加成,即便是粗放式管理,亩产也不会差。

    主要是时间不够用,眼看就快要到夏收了,哪有时间经常往山里跑?

    实际上,盘莲花的那些阿哥阿姐未必就没有发现山谷里事情,只不过人家装糊涂罢了。

    寨子离山谷太远,时间都消耗在路上了,没办法干活的。

    还有一点,当地虽然经常干旱,但也会发生洪涝灾害。

    真要是遇到山洪暴发,山谷里不管种植啥,最终肯定是颗粒无收。

    如果不是这两年粮食欠收,饭都快吃不上了,兄弟俩也不会到这里来种田。

    第二天。

    方唯正在试验田这边忙活,小侄子跑来喊他:“满满,家里来人了,喊你回去。”

    他随即和涛涛一起回到了家里,看见大哥正和郭叔在讲话。

    “老三回来了?郭叔又来麻烦你,能不能帮我在村里再买些红薯?价钱好说。”

    这两年的定量在减少,城里人同样吃不饱。

    郭叔被家人念叨烦了,才跑过来找方家兄弟。

    他估摸着农村也没什么余粮,但还是想试一试,万一能买到一点粮食呢?

    “郭叔,你还真来巧了,我马上帮你去问问,百八十斤红薯应该没问题。”

    方唯没有绕弯子,说话的功夫,就起身走了出去。

    稍后,他和郑虎抬着一袋子红薯回来,这些红薯足足有100斤。

    “我不抬价,还是按照上一次的价钱,每斤两毛钱卖给你。但我有一个条件,你得补给我几尺布票。”

    郑虎按照方唯之前交代的话,复述了一遍。

    郭叔连犹豫都没犹豫,马上回应道:“没问题!不过我今天来没带布票,回头我托人送过来,你看行不行?”

    “行,我信得过你。”

    虎子得到了暗示,随即拿上20块钱走了。

    郭叔也不耽搁,将大麻袋绑在了自行车的后座上,然后直奔县城。

    他说话算话,第二天就托人给方唯送过来了七尺布票,另外还给方家的两个孩子带了一小包水果糖。

    匆匆数日。

    自留地里的菜瓜陆续成熟,蔬菜的品种也渐渐多了起来。

    方唯一大早起来就忙着浇地,脸上的笑容始终没断过。

    农垦58的长势非常好,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谷子颗粒饱满,很快就可以收割了。

    按照这个情形,农垦58的收割时间比5亩试验田要早半个月到二十天。

    这还是他尽量压着生长速度的结果,但产量一定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到了日子,方唯一个人就把这一分地的稻子给收割了,脱粒之后就放在自家的前院进行晾晒。

    经过称重,一分地总共收获了36斤稻谷也就是亩产360斤。

    当然,试验田的数据肯定偏高一些,在大规模生产中,产量要低一些。

    但不管怎样,亩产也在300斤以上。

    傍晚。

    他去喊关崇阳和吴茂盛到屋里吃饭,顺便给他们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收获。

    吴茂盛抓起一把稻谷,看了半天,眼睛都有些湿润了:

    “农垦58的单产这么高?真要是用来推广晚稻种植,亩产比现在能翻翻。”

    “推广的难度可不小,一个是口感的问题,大家习惯了吃籼米,未必能吃得惯粳米。

    再一个,农垦58对地力的要求高,水和肥料的用量都会增加,田间管理也更麻烦。”

    方唯却没那么乐观,推广新品种的阻力往往很大,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成功实施。

    今年的晚稻,队里还是会种植籼稻,农垦58只能等明年再说。

    “是啊,万事开头难!的确不能急于求成。”

    吴茂盛叹了一口气,然后将手里的稻谷放了回去。

    “晚一点推广怕么子?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关崇阳见多识广,对于吴茂盛的多愁善感不以为然。

    随后几人吃了午饭,关崇阳去方唯的那一块地看了看,总觉得这块地不大一样。

    但让他具体说,又说不出来。

    接下来,方唯就开始挑选种子,优中选优,总共挑出来了16斤良种。

    也就是它的要求很高,否则的话,起码可以选出来26斤可以做种的稻谷。

    剩下的20斤谷子进行了二次筛选,选出来了10斤次一级的种子,剩下一点稻谷留给家里煮粥吃。

    然后他带着次一级的10斤稻种,来找郑先发。

    “队长,这是农垦58粳稻的种子,亩产不会低于300斤。我手里还有16斤,这10斤稻种给你吧。”

第53章 【农垦58】大丰收(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