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章 恻隐之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上交任务不变的前提下,粮食增产就意味着能多留一些口粮。

    要是灾年吃不饱、正常年份还是吃不饱,那郑先发这个队长当的也没啥意思。

    方唯之前计算过,理论上这5亩地的(单季)亩产可以达到365.8斤。

    所以当听到郑先发的发问,马上回答道:

    “亩产大概能有250斤到300斤的样子。”

    “这么多?要是夏收能达到亩产200斤以上,晚稻我会拿出一半的水田试种你搞出来的种子。”

    郑先发吓了一大跳,要知道即便是在正常年份,队里的水稻(两季)亩产也不过才300斤-330斤。

    试验田的单季亩产就能达到300斤?

    他将信将疑,但还是当机立断做了决定:只要夏收的时候,试验田的亩产能达到200斤,晚稻就会大面积推广种植。

    郑先发是一个很有决断的人,与其这么半死不拉活的,还不如尝试一下新稻种呢。

    “亩产200斤绝对能达到,咱们不讲那些漂亮话,夏收的时候再看。”

    方唯暗暗地高兴,他本来还打算找机会说服郑先发、推广新的稻种呢。

    虽然他弄出来的所谓“新品种”,是和队里的稻子同根同源,但由于继承了属性特性,实际上从基因层面已经发生了改变。

    当然,他的育种走的是“外挂”路线,别人也学不来。

    这会看到郑先发下了决心,方唯也毫不含糊的打了包票。

    “只要你能做到,我做主给你记双倍的工分,分双倍的口粮。”

    郑先发在方唯这边没坐多久,喝了一口茶水就起身离去。

    他能做的事情只有这么多,剩下的就只能看天意。

    时间匆匆。

    方唯和大哥最近到山谷里的来的次数明显增加。

    “三弟,这里的红薯长得太快了,我看这两天就可以进行采收。这绝对是一块宝地,只可惜不属于咱们,还不知道能用多久。”

    方平在红薯地里转了一圈,脸上难得的露出了笑容。

    他是一个经验丰富农民,这一亩地红薯的生长周期,比正常情况下缩短了至少一倍的时间。

    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但现实的收获就在眼前,一家人终于不用再担心饿肚子。

    “那咱们就准备一下,明天就开始采收,估计产量不会差。”

    方唯需要抢时间,越临近夏收,家里就越缺粮食。

    等这批红薯拿回去,自留地里的菜瓜也将陆续成熟,最艰难的日子就算彻底熬了过去。

    “行,就这么办。三弟,这块地的事情不要和任何人讲,咱们能用多久尽量用多久。”

    方平一点都不糊涂,他很清楚短周期、高产量意味着什么。

    所以他决定把这件事烂在心里,而且还提醒了三弟一句。

    “嗯,我知道的。”

    方唯听大哥这么一说,就更加放心了。

    翌日。

    兄弟俩经过查看,决定从这块地的东北角开始采收。

    今儿能运回去多少就采收多少,其他的红薯可以继续埋在土里。

    这一趟他们运回去了大概300斤红薯,都堆在方唯的屋子里。方平围着这些红薯看了半天,才恋恋不舍的回家去了。

    晚饭有蒸红薯、泡椒、酸萝卜炒腊肉,一家人难得吃了顿饱饭,性格泼辣的田桂花还掉了眼泪。

    有时候幸福就这么简单,但为了一顿饱饭,两兄弟却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辛苦。

    山高路远,到了山谷还得干活,一路上还有可能遇到毒虫猛兽。

    一般人根本做不到,难怪田桂花的情绪这么激动。

    “满满,红薯好甜。”

    婷婷紧挨着小叔坐着,一个劲的夸赞红薯好吃。

    这一批红薯的口感很不错,甜度也刚刚好,是难得的优良品种。

    方唯笑了笑,还没等他开口,就听到郑虎在屋外喊叫:“三哥,你来一下,吴老晕倒了。”

    “来了!”

    他放下筷子、往兜里揣了两个蒸红薯就跑了出去,然后问道:“咋回事?昨儿见他还好好的。”

    “不知道啊,之前吴老给我们几个上课,讲着讲着话就突然晕倒了。”

    郑虎很着急,拉着方唯飞奔而去。

    村里也就方唯懂点医术,只能靠他去救人。

    两人来到吴茂盛的家里,邓元恩等人还没有离开。他们吃过饭来听吴茂盛讲课,谁知道遇到这么一档子事儿。

    “三哥,你快看看。”

    几人看到方唯进来,忍不住连声催促。

    此时,吴茂盛正躺在床上,眼睛半睁半闭,面色苍白,额头上布满了虚汗。

    方唯觉得很棘手,他又不是正经医生,如果是伤风感冒或者被虫子毒蛇咬了,他有办法,可万一是其他的毛病,他就束手无策了。

    但根据

第51章 恻隐之心(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