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 抗旱,生产自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晨。

    方唯起来后便去挑水,水缸添满之后,又去浇了自留地。

    等吃过早饭,他去试验田那边看了看。

    试验田里的水稻长势良好,经过晒田,禾苗看起来更加粗壮了。他拿着锄头开始锄草,如果田里还有水,这项工作就很费劲。

    当地的晚稻一般在十月下旬到十一月上旬进行收割,试验田插秧虽然迟了几天,但有属性的加成作用,收割日期反而不会落下。

    他希望各种属性能够遗传,只要能确定这件事,那么他的育种工作就算大获成功。

    抗旱、防涝、防病虫害、加速生长、增加产量.这样的稻种简直是农人梦寐以求的。

    几乎与此同时,郑先发和几名队干部站在田埂边,看着逐渐干涸的稻田,一个个都在唉声叹气。

    “现在干一点倒没什么,正好补上晒田这个环节,但随后的灌溉就麻烦了,这么久,硬是一滴雨都没下。”

    村里的水利设施不行,往年依赖的水源,也就是那条小河几近干涸,郑先发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几个人商量了半天,最后一咬牙决定全体社员出动,挑水灌溉。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总不能看着水稻旱死吧?

    但这样一来,秋收减产就成了定局。

    几人散去,郑先发路过试验田,正好看到方唯挥汗如雨的样子。

    “你把试验田伺候的蛮好!”

    郑先发居然有点羡慕方唯,1分试验田怎么都好弄,可队里这么多的稻田就不轻易伺候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

    “队长,你交代的任务我可不敢马虎。”

    方唯直起腰,笑着回应了一句。

    郑先发心里有事,点点头便快步离开。

    他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公社。他还想再尝试一下,看能不能请公社出面,请县里的技术人员到队上打几口井。

    方唯看着对方的背影,忍不住摇了摇头。

    队长这个活儿可不好干,什么事都要操心,事事都要带头。而且还不算国家干部,没有工资,最多能有一点微薄的补贴。

    晚上。

    郑先发从公社两手空空的回来,随即通知全体社员明天挑水灌溉。

    打井的事情自然是没指望了,他能想到的就只有自救。

    方平和方唯吃过晚饭就坐在门前乘凉,听到通知,兄弟俩不禁面面相觑。

    “队长这么搞也是没办法了,但作用有限,今冬明春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方平干农活是一把好手,经验也很丰富,并不看好挑水灌溉的成效。

    当然,这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起码能缓解一下旱情,说不定哪天就下雨了呢?

    “都说咱们这边打井很困难,到底困难在哪些方面?”

    队里屡次请求县里派人过来帮助打井,但都没有成功。

    今天聊到这儿了,方唯便想问个究竟。

    “听说主要因为地下水埋藏很深,技术人员找不到水脉。”

    方平大概知道一点,便告诉了三弟。

    听完之后,方唯点点头,若有所思。

    他虽然没有透视眼,但有金手指呀,可以进行一些试验。不过这事儿得悄悄的做,能不能成还不一定,但愿自己的想法没错。

    翌日。

    整个生产队都动员了起来,队里的平板车纷纷出动,利用各种装水的器具,往大田那边运水。

    其他的人则用扁担挑水,人多力量大,多跑几趟还是有效果的。

    只不过,依靠这个笨办法灌溉,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中午吃过饭,方唯带着一把锄头在村里村外到处转悠。

    只见他时不时的在地下挖几下,谁也搞不清楚他在发什么神经。

    最后,他来到了自家的屋后,在距离后院不远的地方挖了一个很浅的坑。

    然后说道:“我想在这里打井。”

    话音刚落,方唯就看到眼前有几行字飘过。

    一个刚开建的水利设施,地表距离地下水源67米,无岩石层。

    你是否将此处指定为水井?

    “果然如此!”

    方唯兴奋的挥舞了一下手里的锄头,他的想法果然可行。

    系统能识别可以指定的区域和设施,给出的关键信息很有用,比如他在自家屋后就找到了打井的位置。

    南方大部分地方的打井深度在20米-40米之间,而方唯发现的打井深度在67米。

    这个深度,如果是纯手工打井就很麻烦,万一遇到岩石层,工作量还要加倍。

    最好是用机器打井,但他没有路子,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说服队长。

    金手指的事情自然不能暴露,他需要找个说得过去的借口才行。

    回到家,方唯便睡了。

    接下来几天都是全员出动,利用各种载具以及手提肩挑,给农

第22章 抗旱,生产自救(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