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内。现在大本营丢失,刘备抵抗袁术入侵的战争不能持续下去了。他当即决定撤军回下邳,赶走忘恩负义的吕布,夺回徐州根据地。
然而,刘备想夺回徐州,他手下的士兵们不这么想。
观来说,乱世中许多人当兵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指望着能够多活几天,运气好的话打几仗不死,发几个军饷,顺手捞点钱财,再讨个老婆过日子,仅此而已。
失去了徐州的徐州牧还有多大含金量?跟刘备是混口饭吃,跟吕布也是混口饭吃,现在刘老板生意赔了,为什么一定要跟着他?最关键的是,许多将士的家就在下邳,亲人是死是活都得看新任吕老板的脸色。
带兵打仗绝对不是影视剧里边喊一声“弟兄们,跟我冲啊”那么简单,带好了是指哪儿打哪儿,战胜攻取,带不好就是溃散哗变,造反祸乱。因为当兵的也是人,不是冷冰冰的武器机械。
只要是人,就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欲望。
现在回去打下邳,在许多士兵眼里就是去找死——不是自己死,就是自己的家人死。
根据地丢失已经是军心不稳,很多人都对夺回徐州不抱什么希望,再加上沮丧、低落、疑惧的情绪蔓延开来,后果非常严重。
所谓“兵败如山倒”,并不是因为取胜的一方越战越勇,锐不可当,而是因为失利的一方彻底丧失了信心。信心一失,斗志全无,迎来的结果就是大军崩溃,四散逃命。
当刘备带领军队逼近下邳的时候,丧失信心的士兵们大部分选择了逃跑和背叛。家人在下邳的将士们纷纷跑到新上任的吕老板那里,求吕老板行行好不要为难自己的家人,再给一口饭吃,让自己改换门庭继续做当兵的工作。
眼看大军溃散,仗是没法打了,刘备只好带领剩下的将士们另找出路。他的目的地是相对比较富庶的广陵郡,打算先安顿人马吃饱肚子,东山再起。
然而刘备从淮阴前线撤退之后,袁术也没有闲着,乘机带兵杀到了广陵一带。
于是,刘备在广陵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袁术。此时的刘备军队,已经是一群残兵败将,正惶惶如丧家之犬,再不是袁术的对手,又吃了一个败仗。
在广陵落脚看来是没戏了,继续跑吧。
漂泊在路上,似乎才是刘备的宿命。
刘备跑到一个叫海西的县城(今江苏灌南县东南)附近,出现了比士气低落、不堪一击更为严重的问题——没饭吃了。
丢了根据地,接连吃败仗,逃命的时候哪里顾得上军粮辎重?不用说早丢得一干二净。
一路不断吃败仗、仓皇逃命的情况下,还能跟着刘备不抛弃不放弃的将士们,应该说是硕果仅存、忠心耿耿的最后一批死党了。
死党们经得起失败,扛得住打击,但不能没饭吃——没饭吃死党用不了几天就会成为饿死的同党。
刘备和他的死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眼看着刘备最后的死党也快要瓦解了。队伍瓦解后,将士们孤零零地四散逃命找吃的,被吕布或袁术的小股部队轻而易举地解决掉,或者像李自成一样被几个地主武装甚至小混混干掉。
刘备的悲剧命运似乎已经注定。
末日即将来临。
就在这危急关头,一个人挺身而出,他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挽救了刘备和他的死党们的命运,从此奠定了他在刘备集团中无人可比的地位。
这个人就是麋竺。正是前往小沛迎接刘备接任徐州牧的政府秘书长麋竺。此时的刘备军中,除了麋竺,没有人能力挽狂澜。
不为别的,只为麋竺有过亿的财产,上万的奴仆家丁。
大富豪麋竺裸捐了。他把家里成堆的粮食全部捐出来当作军粮,家里上亿的财产全部拿出来充作军费,然后在奴仆家丁中选拔了两千多人入伍参军,甚至还把正在妙龄的妹妹嫁给了刘备。
不能说麋竺决定裸捐的时候没有丝毫的犹豫,但他终究这样做了,在危难之际改变了刘备集团的命运。
让饱受饥饿折磨的刘备军队有了饭吃,这不是什么雪中送炭,而是地地道道的临危救命。挑选两千多人参军,差不多是把一万多个奴仆家丁中的全部青壮年男丁一并送了出去,毫无保留。
麋竺送粮和送人,解决了眼前的危机;而把妹妹嫁给刘备,则是着眼于未来。
这次丢失徐州,也是史书记载中刘备第一次丢失老婆孩子,他们全部落到了吕布的手里。麋竺知道作为一个男人丢了老婆孩子之后内心深处难言的痛苦,他把妹妹嫁给刘备,就是告诉刘备:老婆没了可以再娶,孩子丢了可以再生,千万不能失去信念。
一个失去信念的人,只会是一个随波逐流没有明天的人。而刘备,不应该也不能成为这样的人,因为在誓死追随的死党们眼里,他才是拯救这个乱世的不二人选。
所幸的是,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刘备依然没有失去信念,他已经在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
有了麋竺的裸捐,军队
挺住意味着一切(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