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刘辩,让大汉再次伟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4章 董卓:此次部署确如常山之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冀州冬日的寒风裹着细雪,将信都城外的荒野染成一片苍茫。

    信都城外西北五里处,阳水支流河畔的董卓大营中,营中箭楼高耸,壕沟深阔,鹿砦密布,壕沟底部甚至插满削尖的木刺,往来士卒铠甲铿锵,战马嘶鸣声穿透风雪,如同一头蛰伏于此处冬眠的熊罴,与信都城头遥相呼应。

    董卓立于辕门处的一座箭楼上,健硕的身躯裹着一件黑熊皮大氅,目光扫过营中井然有序的景象,满意地点了点头,手中把玩着一柄在战场上缴获的镶金错银的短刀,刀身还镶嵌着几块玉石,如熊罴般魁梧雄壮的铁汉眼中竟难得地流露出几分温柔与期待。

    “二郎,你说白儿会喜欢他翁翁给她带的礼物吗?”董卓嘴角微微上扬,脸上浮现出一抹宠溺的笑意。

    被唤作“二郎”的,乃是董卓的女婿牛辅,虽没有李傕、郭氾的骁勇,却谨慎持重,为人也没有凉州汉的狂野之气,还曾于乱军中救过董卓的命。

    于是董卓便将女儿嫁给了牛辅,对牛辅视若己出,又因家中有一正妻所出长子董琰,故以“二郎”唤牛辅。

    然而牛辅面对丈人的提问,牛辅微微一怔,却是有些汗颜。

    董卓口中的白儿,是其长子董琰于熹平五年(公元176年)所生之女,取名董白,谁能想到这般凶戾的董卓不仅没对孙女有任何嫌弃,反而是将其捧在手心里宠爱呵护。

    可尽管这柄短刀分外精美,但哪有女儿家家的会喜欢刀兵的呢?

    挠了挠头,牛辅脸上闪过一丝犹豫,面露难色道:“阿父,依我看还是待来日班师,寻一美珠玉较为妥当。”

    牛辅边说边偷瞄了一眼董卓的脸色,见董卓那瘆人的目光瞥来,似乎是对自己持反对意见而不满,心中一紧,连忙解释道:“白儿尚且年幼,这短刀虽精美,却终究是刀兵,还沾染了血腥之气,对幼童不利。”

    听了牛辅的解释,董卓原本紧皱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他微微颔首,右手轻轻捋着胡须道:“二郎言之有理。”

    若是从前,董卓定会毫不留情地驳斥牛辅,他的孙女自当不惧血气和刀兵。

    但如今却有不同,他的孙女七岁了,而太子年仅十二,他又是深受太子信重之臣!

    董卓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正思虑间,下方一名斥候回到营中勒马停驻,朝着箭塔上的董卓高呼道:“中郎将,蛾贼约莫六万余众,直扑我大营而来,是那张宝亲自领军!”

    牛辅闻言,略加思索后,神色凝重,沉声道:“六万余众……看来张宝是打急眼了,围城数月竟连半块墙砖都没啃下来,恼怒之下倒是来打我们了。”

    董卓却嘴角一勾,冷笑一声,脸上满是不屑之色:“呵,在信都城下撞得头破血流了,才想起打我们的主意?”

    自董卓率大军抵达信都城外,便与信都城成掎角之势,张宝每每率军攻城,卢植只要点燃狼烟为信号,他必率部袭其后军,数次袭扰造成了张宝麾下不下六千人的伤亡。

    即便张宝有心防备,却也必然要抽调出至少两万人,如此也令董卓的大军起到了对张宝的牵制作用,这也是信都城数月来依旧坚守的重要原因之一。

    数月过去张宝才开了窍,意识到城外的木制营盘再怎么也比信都这座大城的砖石要容易啃。

    “阿父未可小觑,终归是三倍于我。”牛辅想提醒自家丈人不要太过轻敌,却见董卓突然双眼一瞪,暴喝一声。

    “怕个鸟!”

    牛辅见董卓声音洪亮,余光瞥见下方随着军鼓声正在集结的军士,心中明白自家丈人这是借他之口鼓舞士气,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心领神会的笑意。

    其实他也丝毫不惧黄巾军,与许多人想象中的不同,这种固守大营的防守战,才是他们这些凉州军旧部最擅长的拿手好戏。

    尽管凉州是战马产地,然而即便是董卓与凉州羌胡交好能够低价购买战马,却也无法承担起一支骑军的庞大开支。

    后汉终归不是孝武皇帝时期那个为了征伐漠北不惜一战投入数十万匹战马、一年耗费百亿钱军费的辉煌时代了,后汉朝廷为了平定凉州羌乱,前后投入了不下三百亿钱,将后汉朝廷的国库一次次掏了个干净。

    即便董卓倾尽家财也不过是以千名凉州健儿组建了一支“飞熊军”,但相比于凉州羌胡叛乱之时动辄万骑的规模,实在是不值一提。

    因而,董卓多年来与凉州羌胡作战,所倚仗的便是深沟高垒的营盘。

    以飞熊军挑衅之,再依营据守消磨其锐气,待其锐气已丧、士卒疲乏之时,便以飞熊军突阵,步卒紧随其后掩杀,大破其众。

    这样的战法,几乎已经深深烙印在一众凉州旧部的骨子里,但为了配合自家丈人,牛辅还是上前一步,开口捧哏道:“阿父何以如此小觑蛾贼?”

    “若是数月前,某大军初至,此僚若率军来攻,某尚且忌惮三分。”董卓瞥了牛辅一眼,将短刀插回腰间,深吸一口气,呼出的白气在冰冷的空气中瞬间消散

第84章 董卓:此次部署确如常山之蛇!(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