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我刘辩,让大汉再次伟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章 张角:到底你是神棍还是我是神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驻马于土坡上的刘辩手执马鞭,目光紧紧跟随着战场上关羽英勇奋战的身姿,脸上满是毫不掩饰的赞叹之色,全然没有顾及到身旁几名将军们的心情。

    “殿下太偏爱那关云长了。”夏侯渊撇了撇嘴,酸溜溜地说道:“如此草寇,冒雪奇袭之下焉有敌手,至于万军取首,我夏侯妙才亦能做到!”

    说着,夏侯渊舞了舞手中的马槊,槊杆重重砸在地上溅起一阵雪花,继续道:“依着我说,奉先兄,文台兄,还有子孝兄长,谁还没个万军取首的武勇?就他关云长能耐?”

    曹仁没有说话,但也是点了点头,用肢体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三日前关羽在城头那句“吾视张牛角,如插标卖首耳”实在是太过狂傲了。

    你被人打得险些丢了城池,还有什么资格如此狂傲?

    然而刘辩不仅不训斥关羽的狂傲,反而嘉许他的豪迈和勇武,将曹仁和夏侯渊麾下的羽林左右骑暂时借调给关羽统领,给了他亲手报仇的机会。

    这无疑是进一步刺激了曹仁和夏侯渊,他们本就是在关羽随同刘备去了冀州之后担任羽林左右监的,与关羽素未谋面,又被关羽夺了麾下兵马,自然心中愈加不满。

    暂时接管他人兵马,气话总会说几句吧,可关羽愣是没有和曹仁、夏侯渊联系,便直接接管了羽林左右骑。

    其实饶是孙坚、吕布和曹操这三位与关羽相处了数月的同僚也或多或少对关羽有所不满了,大家伙跟着太子急行军七百里前来驰援,你怎么连点人情世故都不懂?

    不仅在城池解围后不出城去城外军营向众人道谢,反而还要和大家伙抢功劳?

    通常某人或某城被围攻,军功的大头往往都要交给援军,以作为对袍泽援助的感激和慰劳,其余酒宴犒劳更不必说。

    嘿,太子与你机会,令你扬眉吐气,你就真接啊?

    合着大家伙千里迢迢前来驰援,就是上赶着给你当配角来了?

    你以为你关云长是卢冀州?

    卢冀州是太子太傅,又是刚毅正直的名士,是前辈亦是重臣,给卢冀州当配角,大家伙心甘情愿,可你关羽也实在是太狂傲了!

    在众将之中,唯有傅燮神色平静,静静地坐在马上,眼神深邃而淡然,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难道太子殿下不知道众将对关羽的不满吗?

    他想定然是知晓的。

    可太子显然并没有要干涉其中的意思。

    都是领兵的将军,相互之间有些矛盾又如何?

    若是有人敢因私废公,太子自然会让其知晓军法的威严,而既然不会因私废公,那有些矛盾又能如何?

    或者说,有些矛盾……岂不是更好?

    傅燮也不知晓自己是不是小人之心了,但帝王心术深不可测,焉知这并非太子的本意呢?

    当然,傅燮并未将心中的这些揣测告知他人,只是默默地观察着战场上的局势。

    眼见关羽已然率羽林骑击溃了黑山军,太子也下令众将率军出击扩大战果。

    众将看着关羽大杀四方,早就心痒难耐了,自然争先恐后地自坡上疾驰杀向黑山军。只可惜,黑山军似是彻底溃败了,对众将来说这一仗打得实在不够尽兴。

    而且黑山军的二当家褚飞燕似乎在开战伊始便带着八千余众以及数万老弱妇孺撤退,趁着汉军扩大战果之时已然逃到了山中,让汉军失去了追击的机会。

    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黑山军本就是当地山匪、百姓组成的贼寇,对地形太过熟悉,借着地利逃过了汉军的追击范围。

    况且一旦上了山别说是骑兵了,就算皇甫嵩率领的步卒来了,望着这片山林也只能徒呼奈何。

    不过最令刘辩感到头疼的还是俘虏的安置问题,斩首五千余级,俘虏六万余众,而这六万余众之中至少有五万人是老弱妇孺,如何安置便成了一个大麻烦。

    抛弃这六万人是不可能的,且不说六万流民放在哪里都是令人无法安寝的祸患,哪怕是单纯为了名声也绝不可抛弃这些老弱妇孺。

    然而留下他们,且不说要支出多少物资,其后粮草供给,安排营帐等都是细致的调度活,不巧的是太子府的属官们实在是吃不消急行军的行进速度,没有一人能随军,但眼下这情形总不能让太子亲自处理这些琐事吧?

    恰好就在战后一个时辰,刚刚初步打扫完战场后,荀彧、荀攸、陈群、郭图等人也紧赶慢赶地追上了太子的步伐,抵达了邯郸城。

    刘辩当即便将此事交给刘岱和陈群,刘岱暂代邯郸令一职,负责监视六万俘虏动向,以防有变,而陈群则是具体负责俘虏的安置问题。

    然而就在刘辩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荀彧却是向他汇报了两个比安置六万俘虏还要令他头疼的大麻烦。

    其一,北海国、东莱郡、琅琊郡大雪,井中坚冰厚尺余,亟需朝廷援助。

    其二,青州刺史焦和欲借鬼神破敌,所部大败,焦和被青州黄巾渠帅张饶枭首示众!

第80章 张角:到底你是神棍还是我是神棍?(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