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哈哈哈,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 章 贵不可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茹让很关心妹妹的终身大事。

    知道妹妹大了,有了自己的心思,茹让当天把手头的事情全部停了,带着几名贴身奴仆急匆匆的去了周至。

    他要去“仙都”楼观台和仙游寺算命。

    一队人马离开了长安城,一队人马进了长安城。

    冯老大望着高大的城墙松了口气,总算是按照约定的时间赶到了。

    冯老大时隔一年再次回到长安府。

    在声声的吆喝中,众伙计开始准备简单的休息一下。

    这一路走的辛苦,如今终于走完,在忙碌间不免有欢声笑语传来,都在小声的商量着,明日去哪里玩。

    更多的人还是想着明日去“放松一下”。

    可无论众人是多么的开心,那三个大大的箱子旁始终蹲着两个汉子。

    一个蹲前面,一个蹲后面。

    货物是什么他们不知道。

    他们只明白,货物若是没了,所有人赖以生存的饭碗也就完蛋了,这辈子也就完了。

    “爹,这次的货主叫余令!”

    冯老大一愣,他从京城出发的时候都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总觉得这个名字好像在哪里听到过,但就是想不起来。

    “你知道?”

    冯老大的儿子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道:

    “爹,你记不记得去年咱们回长安时,坐在牲口粮草垛子上的那个抱着猫的小子!”

    “是他?”

    冯老大突然想起来了,在去年的时候他走了一趟镖。

    那一趟人很多,有大人,有小孩,有妇人,还有条狗。

    还有那个像大人一样总是牵着妹妹的小余令。

    “会不会只是同名而已?”

    冯老大的儿子挠了挠头,他也觉得怕是同名而已。

    想起了雇主的嘱咐,他总觉得这次收货的货主余令,就是去年护送回来的余令。

    望着父亲离开,他把疑惑藏在心间。

    众人都在休息,冯老大朝着衙门走去,干他们这一行的和衙门关系不错。

    主要是给钱给的足,衙门愿意帮忙。

    而且这年头能找镖行送货的人非富即贵,最不济也是一个读书人。

    哪怕是给千里之外的人送信,那送信的价格也不是一般人能舍得的。

    贫民老百姓哪能舍得花这个钱。

    而且,这一行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有的官员会通过镖行走一些私货,

    要是哪个不开眼的衙役刁难了,摊上了就交代了。

    所以,衙门不会刻意的刁难,有钱拿就行。

    余令的名字在衙门里很响亮。

    衙门的人不说都认识余令,但个个都承余令的情。

    余家可是给衙门的每个衙役都送了五百块的蜂窝煤。

    而且,今后去余家铺子买蜂窝煤,永远半价。

    这么懂事的人,衙门的人自然要承他的情。

    不但不会刁难余令,在城里办事的时候会主动夸蜂窝煤好。

    因为,蜂窝煤是余令以朱县令的名义送的。

    更没人敢去余家铺子吃拿卡要。

    这年头,卖煤的,卖盐的,走茶马交易的,那都是没一个好惹的。

    上头都有人呢!

    冯老大去的快,回来的快,走的时候是皱着眉头的,回来的时候却是开开心心的。

    因为衙门没问他要钱。

    人家直接就说了余令家住在哪里。

    冯老大出发了。

    这次运货虽然货主要求的时间紧迫了点,但银钱给的足,这一趟做完,可以在长安休息一段时间。

    然后找雇主,再运货回京城去!

    镖行从长安再度出发,来到大雁塔时天色已黑。

    轻叩门环,余家大门开了,从里伸出半个脑袋。

    望着门房那张比年画还吓人的脸,冯老大险些叫出了声。

    听到门房老张的喊话,余令慌忙冲了出来,从京城来的货,除了小老虎余令猜不到还有其他人。

    余家大门又开了……

    “是你?小余令?”

    “冯老大?”

    冯老大没想到收货的人真的是余令,他赶紧命人把箱子搬了过来,然后从怀里掏出蜡封的信件。

    余令着急的打开了信……

    “小余令安好,大兄我在宫里也很好。

    兄长无用,本想帮你寻一千斤的土豆,奈何这东西太少,我只寻到了三十多斤!”

    “书铺子生意很好。

    利玛窦在你走后不久就病死了,他的信徒想把他以及他的遗物送往壕镜澳,万岁爷未允许,最后葬在了平则门!”

    “这次除了土豆......

    在箱子的最底层还有一个夹层,里面藏有碎银三百两,这都是太子刘淑女所赐,我用不上……”

    “第二个箱子是书。

 

第38 章 贵不可言(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