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2章 踏先人未走之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延熙八年,二月;

    科举放榜。

    ——并未出乎钟会的预料,涉及到算数类的考生并无任何一人入选。

    甚至就连世族子弟都没有。

    相比于那些儒门经典,《九章算术》这一类的东西实在是过于冷门了一些。

    不过顾易倒也并没有心灰意冷。

    任何事都需要一点点进步,无论是禁散也好亦或是其他的改革也罢。

    总有一天这些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深入人心。

    此次科举,顾氏第八代子弟也有人参加。

    这是顾易强迫的。

    第八代子弟最大的问题便是自傲,正是因为顾氏的声望实在太强,再加上生于乱世,期间断掉的传承彻底养成了他们自傲的性格。

    若是不想传承万世,这种问题就不算问题。

    但只要想持续传承下去。

    这种心态上的问题便必须要根治。

    其实顾易现在已经开始怀疑,当初顾琛不让刘禅关照顾氏子弟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以顾琛的察人之明。

    他绝对不可能看不出来顾氏子弟之中逐渐转变的心态。

    当然,这其中自是有人不服,但顾易的态度却是十分坚决,无非便是踢出顾氏,就如当年的顾晨一般。

    顾易可以让他们当一个富家翁,但他们从此之后再也不是顾氏之人。

    这是顾易必须要做的。

    时间如水,匆匆而逝。

    张华却非凡人。

    初任丞相之位不久,他便已经彰显出了他的不凡。

    相继出手将朝堂上的其他声音给压了下来。

    虽然对于他这个丞相,仍是有人不服,但在明面之上,他已经彻底稳住了朝堂的局势。

    能够平定四方势力,便足以证明他的能力。

    顾易并未直接离开洛阳。

    他还需要等一等。

    等到自己确立的制度完全实行开来,并且大汉也需要时间来彻底修养过来。

    无论是“禁散”亦或是关于科举上的举措。

    都需要他来亲自盯着。

    若是此时离开洛阳,届时这群家伙反扑,影响到了制度的实行那便有些得不偿失了。

    当然,顾易也自不会一直等着。

    出了为大汉全新制定了练兵计划之外,顾易也是相继召集了一些于原本历史之上有着赫赫威名的将领。

    ——比如文鸯。

    顾易交给他了一批人马,让他们日夜都待在一起,根据乌桓鲜卑等部落的环境进行特训。

    他并没有特别交代什么战法之类的云云。

    对于文鸯这种大将。

    只要能提高和将士们的配合,便足以发挥出巨大的战斗力。

    七月。

    顾易始终都在盯着“禁散”之事,这是当前顾易最为在乎的事之一。

    如今的大汉风向已经逐渐扭转。

    朝廷坚决的态度,已经改变了不少士人们的想法,不再去追求那些“服散”之人所说的羽化登仙,而是鄙视他们。

    当然也有着好消息。

    那就是杜预修缮的历法在经过数年时间之后,终是有了进展。

    《二元乾度历》终是问世。

    相比于前汉时期的《太初历》与后汉时期的《乾象历》,《二元乾度历》修正了其中很多的误差。

    并且在这其中亦是结合了《景初历》所提的多历元法。

    可谓是极大的进步。

    除此之外,顾易先前所挑选的那一批匠人们也是有了进展。

    他们根据顾易进行的点拨。

    这些年来相继开发出了不少东西,只不过是进步太小。

    但这一次却有所不同。

    他们重新修改了曲辕犁的制作方式,在原有单曲犁辕的基础上增加辅助支撑,并且还制作出了可用人力牵引的装置。

    缓解了当前曲辕犁对于耕畜的依赖。

    虽然在速度上,人力牵引自是不可能比得上牲畜,但对于当前耕畜不足的大汉而言亦是一项进步。

    包括牛蹄铁及牛鼻环。

    除此之外,还有纺织上的创新。

    虽然在现代人的眼光之下,他们做出的东西实在是过于简略了一些。

    但放在现在——

    这种创新可谓是跨时代的。

    毕竟农耕就是当前时代最为核心的生产力。

    顾易没有犹豫,立刻便将这些东西向着全国推广。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

    与之前不同,这种全新的曲辕犁自是要向着着耕畜不足的区域率先推广,投入使用。

    这种事自是也要徐徐图之。

    除此之外,顾易又将目光放在了律法之上。

    当前的《炎汉律》虽然相比于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当对于一个国家的律

第102章 踏先人未走之路(1/5),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