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入侵美利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6章 维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在安装炼油设备的工作中表现出色,内德维德作为重要技术人员,被特批每周拥有两天假期,能和妻子女儿休息。

    既然是休息,就不能在阿沃尼镇的营地了。一架‘疣猪’给营地送物资,回程时带上了几名受优待的技术人员,

    避难所的生活条件要比营地好太多,这里场地大,设施全,影院、滑冰、餐饮都有,成了休假首选.也是唯一选择。

    休假人员刚着地,就看到附近的公路跑道上停着另一架更大更奇怪的飞机。内德维德惊呼道:“老天啊,你们怎么搞到这东西的?”

    ‘卡特琳娜’水上飞机,二战时期装备的老东西了。米国生产了三千多架,病毒爆发前依旧有人在使用它。

    周青峰在考虑末世该用什么飞机时,电动的‘疣猪’成为短途运输的首选,但长途运输怎么办?

    能飞上千公里的飞机很多,但皮实耐操维护简单且适应性强的就很有限。选来选去,最终选了‘卡特琳娜’。

    作为有钱人,周青峰没选那些二战时期生产,持续维护几十年的古董货——米国的航空改装市场给他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避难所的“卡特琳娜”是全新制造的,在保留经典外形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现代化升级。

    机身骨架采用高强度铝合金,外部蒙皮则换成了更轻更坚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使得空机重量从原本的九吨多降低到了七吨以下。

    驾驶舱内,全套的现代化操控和导航设备取代了二战时期的老旧仪表,大大提升了飞行的安全和便捷。

    为了适应长途飞行,机舱内部还贴心地设置了床铺、简易厨房和卫生间。

    在动力方面,新款“卡特琳娜”依然选择了活塞式发动机,以适应末世的低品质燃油。

    但发动机使用现代技术的新款,动力输出直接翻倍,巡航时速也从原来的二百二十公里提升到了三百四十公里。

    最重要的是,新的“卡特琳娜”完美地继承了水上起降的能力,这使得它在末世的复杂环境下拥有了更广泛的适用性。

    其机翼油箱的总容量超过七千升,最大载重超过三吨,最大航程更是达到了六千公里,足以轻松横跨整个北美大陆。

    这种现代化仿制版的“卡特琳娜”单价超过一千五百万美元,价格不菲。

    财大气粗的周青峰一口气订购了五架,并且还要了十倍分量的维修工具和配件,加急订单的总金额超过了一亿美元。

    接到这笔巨额订单的飞机制造公司自然是喜出望外,以为遇到了一个不知行情的超级富豪,于是加班加点地赶制。

    然而,就在制造厂完成并交付四架“卡特琳娜”的制造后,席卷全球的病毒危机爆发了。

    这四架崭新的“卡特琳娜”水上飞机成为了周青峰手中唯一能够执行远程运输任务的宝贵工具。

    今天,停在跑道上的“卡特琳娜”的油箱里灌注了五吨“土法炼制”的煤油,宽敞的机舱内则堆放了两吨面粉、果蔬和食用油,

    它即将起飞,前往一千两百公里之外的巴哈马——周青峰准备的避难所中,在巴哈马的那艘十几万吨游轮是耗费最大的一个。

    病毒爆发时,有超过两千人登上游轮避难。这批人也吃了一年的末世苦头,急需和外界进行人员和物资交换。

    十几万吨的游轮是一座小型城市,光内部存储的油料就有几千吨,是一件不能舍弃的超级装备和巨大资产。

    萧金浪有意将游轮作为一个不断扩张的海上基地。

    地面上养猪养鸡其实不容易,因为缺乏饲料和农技人员。大海却是个天然牧场,鱼类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

    四架‘卡特琳娜’目前分配给不同的避难所,八个双人机组每天要飞十几个班次,航迹遍布北美各地,运输总量已经超过两百吨。

    ‘游乐场’对外提供自己出产的农作物,同时收容了两百多名其他避难所的冗余人员。

    在内德维德来休假,发现‘游乐场’内的人数远比自己想象的多。一架‘卡特琳娜’刚刚降落,送来了六七个留着小平头的精壮汉子。

    萧金浪满脸堆笑,快步迎上前去,热情地与为首的几人握手,直接将他们拉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太好了,你们能来真是太及时了!”

    周青峰早期为了拓展低空飞行器业务,不仅收购了‘电力飞行’,还从国内高薪招聘了一批‘小平头’担任业务员。

    他有钱,且越来越有钱,能开出二三十万的年薪,前前后后招募了七八千名‘小平头’,将他们派往全球各地推广“疣猪”。

    只是‘电力飞行’在米国的业务一直未能顺利铺开,留在当地的业务员并不多,不少人转去了巴哈马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

    等到病毒在全球爆发,这些身处异国的‘小平头’们迅速组织起来,绝大多数都进入了当地的避难所,在艰难的环境中熬过了一年。

    但眼前这批‘小平头’却有些特别,他们是老萧的同僚,在末世这一年

第136章 维和?(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