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罗斯·布朗的想法,斯塔勒眼神都亮了起来。
他身为一名职业投资人,惯性思维考虑的不仅仅是未来F1席位竞争力问题,更多在于陈向北提升的商业价值,以及能获得的赞助资金。
毕竟斯塔勒投资过华赛体育,还曾“异想天开”打造属于中国的方程式阶梯赛事。可以说这个时代的老外,没有谁比他更了解当下中国赛车的现状。
中国职业方程式赛事的落后,除了本身汽车工业发展起步较晚,没有营造出成熟的汽车文化氛围之外,还有就是对车手培养体系的赞助不够。
众所周知方程式赛事就是一个烧钱的运动,完全靠车手家庭自费支持,起步就得亿万富豪的标准,千万级别的家庭都架不住前期花费。
相对应而言,诸如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对于车手的赛事补贴很高。只要能拿到职业赛事前三的成绩,就能得到一笔价值不菲“奖学金”,差不多等同于支出的三成到四成。
当然,发展中国家资金没那么宽裕,往往有着更重要的用途,发放车手补贴很明显不太现实。
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顶级企业,亦或者汽车巨头来进行车手赞助。
比如说“鱼雷”一词创始人,跟维斯塔潘有着“夺妻之恨”的俄罗斯车手科维亚特,他背后的顶级赞助商就是俄罗斯金融SMP银行。
还有刚离开红牛车队不久,著名墨西哥车手佩雷兹,他自带赞助商就是墨西哥的电信巨头。
至于日本车手就更不用多说,汽车巨头本田跟丰田只要待在围场里面一天,就永远会是他们最为坚实的后盾!
陈向北目前没有任何中国顶级企业,特别是汽车厂商方面的赞助,这里面诚然有名气或者成绩不够的因素,但在斯塔勒看来却不太合理。
原因很简单,正在崛起且有野心的汽车厂商投资车手,并不是没有收益的亏本行为!
要知道F1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顶级的汽车运动赛事,还被视为高科技、团队精神、车手智慧跟勇气的象征,简单粗暴点形容就是逼格足够高!
全球年收视率高达600亿人次,累积观看人数接近10亿,其中占比大多数的观众,还是有着充足购买力的中产阶级,以及欧美发达国家人士。
作为正在崛起的汽车厂商或者工业国度,想要获得外界认可的最快方式,便是在顶级汽车赛事中彰显足够的影响力,车手属于传播链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想当初日本汽车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也是山寨跟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六七十年代的很多车型,基本上一比一复刻欧美知名品牌。
本田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级车厂,并且在燃油车时代还有着“买发动机送车”的美誉,就在于他们参与F1赛事取得的成绩。
因为本田供应的F1赛事引擎,代号就叫做“地球梦”技术!
F1打下来的名气随着辐射效应扩展到民用车领域,“地球梦”发动机成为了可靠、稳定、性能的代名词,一度让搭载的飞度、思域等车型火爆到加价提车的地步。
甚至于不仅仅是日本,国内也有类似的例子。
华利汽车当年为了打响子品牌“凌克”的名号,不惜花费重金参与各项顶级房车赛事。
WTCC冠军车队的头衔,让凌克在国内性能车领域风头一时无两,品牌热度跟认可度瞬间就达成宣传目标,换算下来反倒属于花小钱办大事。
斯塔勒在中国待过几年,很清楚那里的车企发展历程,类似于七八十年代的日本,正处于爆发期的前夜。急切需要获得消费市场的认可跟全球知名度,摆脱起步阶段的一些负面印象。
参与顶级赛车运动,对车企的形象跟地位提升有极大增益。如果陈向北能顺利步入F1,更能得到全球整年的广告投放,性价比可谓高的出奇。
既然中国顶级赞助跟汽车厂商,关注不到远在欧洲参加赛事的陈向北,那么就让他抵达澳岛进行本土作战。
斯塔勒相信格兰披治大赛车,会成为陈向北扩展国内影响力跟曝光度的最好时机!
“布朗,好主意,没有谁比北更适合去参加格兰披治赛事。”
预想到未来收益之后,斯塔勒可谓满面红光。
罗斯·布朗出了个一举两得的妙招,这可能会成为陈向北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斯塔勒,那你就跟北沟通一下,看他是否愿意跳级参加格兰披治赛事。”
相比较斯塔勒的激动跟乐观,身为技术派的罗斯·布朗逐渐冷静了下来。
方程式赛事跳级收益很大,风险同样如此。
自己跟斯塔勒的设想,全部建立在陈向北成功,甚至于夺冠的前提下。
可问题是如果成绩垫底呢?
后世就有这么一个揠苗助长的例子,接手F1赛事运营的自由媒体集团,为了能在围场内出现一名美国车手提升收视率,强行提拔本土车手萨金特进入了威廉姆斯车队。
结果可想而知,萨金特无法适应F1赛
第120章 恐怖的全能车手(9K)(1/6),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