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1章:吃剩下的瓜皮都能炒盘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几人聊了会天,李复兴便带上东西,拜访街道办陈主任去了。

    “嫂子,我陈姨没在家吗?”李复兴把哈密瓜跟罐头给了陈主任儿媳妇段丽。

    段丽笑着把东西接过来,说道:“复兴,先坐下喝口水,你陈姨去大院调解争端去了。”

    不是所有的大院都像李复兴住的大院那么和谐的,时不时便会有人挑起争端。

    身为街道办主任,当然得过去处理。

    “我周哥也不在?”李复兴问道。

    “他这段时间挺忙的,经常不在家。”

    丈夫这段时间总是在厂里,可她却没有任何怨言,反倒很是高兴。她清楚这是丈夫要升职的前奏。

    她感觉,李复兴对他们家来说就像个幸运符。

    自打她婆婆认下李复兴这个侄子,她儿子吃奶的困扰没有了不说,也为他们家带来了莫大的好处。

    好比她丈夫周向阳,便参与到了方便面的发明和制作中,现在差不多都预定下副厂长的职位了。

    现在的方便面厂和之前的面条厂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

    李复兴坐了大概十多分钟,陈主任便回来了,气的嘴唇紧抿。她因为六十号院的事,已经跑了不知多少趟了。

    这回竟然直接动了菜刀,简直无法无天。

    街道当然不会纵容这种行为,她直接带了派出所的同志一块过去,该抓就抓,一定得让那些人知道害怕。

    而且她把三个管事大爷也给撸了,先选了三个人顶着,如果还是干不好,便接着换。

    她身边,还站着个有些怯弱的小姑娘。

    “复兴过来了?”陈主任看见李复兴,脸色顿时好了不少。

    “来了陈姨,看您气的不轻啊,快消消气。”

    陈主任叹了口气:“全是些乱七八糟的事。”

    原本因为安置那些逃荒来的人,街道办便忙的焦头烂额,可偏偏有的院子还气死人,在这个节骨眼上闹事。

    她随后让儿媳妇去拿了点吃的,给了那个叫杜鹃的小姑娘。

    “让她先住在咱们家吧。”陈主任说。

    这个小姑娘没了娘,她爹刚刚又给人砍了一刀,现在住在医院。陈主任见没人管她,便带了回来。

    待到杜鹃她爹康复出院,便把他们父女俩换到别的院子去,省得回去接着被挤兑。这父女都是老实人,住在六十号院实在有些不合适。

    “行,让她睡我屋吧。”杜鹃已经习惯了婆婆收留别人来家。

    她接着跟婆婆说,复兴又带来了罐头和两个瓜。

    “嚯,这是哈密瓜吧?之前吃的那个,可比不上这个大。”陈主任看了一眼,有些惊讶。

    其实我国种植哈密瓜的历史非常悠久,同时也是种植面积最大、品质最好的地方。

    接着,陈主任便安排儿媳妇切开一个,大伙一块吃。

    名叫杜鹃的小姑娘虽然吃的慢条斯理,可却连瓜皮都给吃了。果然没有小孩可以拒绝甜甜的东西。

    她爹在垃圾处理站工作,虽然工资不高,可也足够养活他们父女俩,至少挨不着饿。

    李复兴觉得有些尴尬,瓜吃的最不干净的便是他。

    他是依照前世的吃法吃的,光吃最甜的地方,接近瓜皮的果肉,他一口都不想吃。

    这么吃在后世倒没什么,毕竟很多人都这样吃。

    但放在眼下,便显得浪费了。

    陈主任她们看着都心疼,李复兴吃剩的瓜皮,足够拿来炒菜了!

    但这瓜原本便是李复兴带来的,而且和李复兴关系又好,他们便把说教的话给吞了回去。

    “复兴,你们院的歌我听过了,很好。听你们院的三位大爷说,歌是你创作的。”陈主任说道。

    她是偶尔听到孩子们练歌,顿觉叹为观止。

    差不多已经可以确定,六十八号院会代表他们街道参加区里的文艺活动。

    李复兴说道:“只是我不会乐器,因此便只有歌词和曲子,不算专业。”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份不专业,才让陈主任觉得正常。

    如果李复兴样样精通,也太离谱了。

    可就算只是如此,大家也不禁感叹李复兴精通的真多。

    “因此街道想问问你,同不同意街道找人把这首歌完善一下。”陈主任笑着问道。

    她感觉这首歌一经问世,肯定会引发轰动,传遍大江南北。届时他们街道也可以跟着一块出名,被上面称赞。

    李复兴当即答应:“肯定愿意,我原本就想这样做,只是不认识这方面的人。”

    陈主任说道:“咱们街道便有个这方面的人才,吃完饭之后,咱们便去见一见他。”

    李复兴便留在陈主任家中蹭了顿饭。

    吃完饭之后,陈主任嘱咐杜鹃在院里玩,还跟她说晚一点她爹便来接她回家。接着便带李复兴去见那位相关方面的人士了。

   

第151章:吃剩下的瓜皮都能炒盘菜(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