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
哭喊声打破了宁静。
两名胡人半夜从一家商号偷了五匹马跑了,还杀死了一名伙计,刚刚被人发现,倒霉的是一家小商号,连股本都舍不得入。
死了一名伙计,还丢了五匹马。
掌柜的忍不住骂娘,一分钱还没有挣着,反而先遭受了无妄之灾,损失了一大笔。
旁边被吸引来的人们,一些人上前安慰掌柜,刚来的人询问发什么了什么事,知道详情的人热切解释,还有人去看倒霉的伙计。
“死透了。”
有人忍不住按了按手腕,确认无疑。
那伙计身上看不到明显的伤口,很多人好奇这伙计是怎么被杀死的。
“应该是被捂死的。”
“太惨了,这伙计才多大啊。”
“东家也倒霉,被偷了五匹马不说,还有这伙计的烧埋银子,没个七八十两平不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言。
大的商号人手多,晚上守夜的人也多,不像他们这些小门小户。
随着镇虏城的消息传播开来,更多的小商人来碰碰运气,或者了解清楚形势,确定这里的商机,甚至一些小摊贩也敢来。
镇虏城许多地段的土墙已经建好了,工地上干活的人已经超过一千人。
加上两千士兵,杂七杂八的各色人等,三千多人的吃喝拉撒,幸亏旁边是漠河,有充足的水源,加上离威远关近,补给倒也十分方便。
远处商人营地发生的事,几名少年亲卫很快打听清楚,回来告诉了王信。
王信虽然惋惜,倒也没有太在意。
商业的效率为什么最高,为什么商业模式如此高级,这些事的背后是有代价的,商业是很残酷的,不光是外部,更有内部的竞争。
十个经商的人里头,十年后能存活下来的,能有一个就不错了。
前仆后继。
犹如永无止境的潮水。
这就是商业的残酷,以及商业的效率,是一种类同于科举的功效,源源不断的竞争出头,却又比科举更为残酷和高效的模式。
那家商行的遭遇,不光今日会发生,以后还会源源不断的发生。
但是只要有利益的存在,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商人涌入,再大的伤亡,也无法阻止人类对利益的追求。
犹如昂撒人抵达新大陆。
最初的时候,十个聚集地,能存活超过三年的,有一个都不容易,往往到了新的船队抵达的时候,发现原来的聚集地消失了。
反而是官府不行。
犹如前明收复安南,最终又失败了。
一次的失败是必然的,十次的失败也是必然的,那么一百次的失败,一千次,甚至一万次的失败,总有成功的一次,这就是成功的必然。
官府经不起这样的失败,但是商人可以。
死了一个商人,还有千千万万的商人。
只要不出现垄断,因为垄断就不是商业了,目前的关外,别说垄断,不过是刚起步而已,市场的极限远在天边,就摸了个毛而已。
为伙计的个人感到可惜,但对商业的损失并不在意。
遭受损失的商人,他自己是悲痛的,很快会有更多的商人补上来,因为这里有利益。
王信约了周世明,张辉等人。
靠近浑河边有好些个帐篷群,新成立的聚众昌,因为镇虏城没有修建好,同样也只有几顶简易的帐篷,目前也没有多少正经事,主要是讨论新商行的章程。
周世明,张辉,李德兴等是大股东,参与得最多。
几人一起过来,见到王新后,惋惜了早上发生的事,很快丢之脑后,满脑子里惦记着利益。
王信直言道:“从部落收货的牛羊,军队可以低价卖给商行。”
从一开始压迫各部,让一些不愿抵抗的部落,送上一半的牛羊,王信就是做了这样的准备,生产资料的重要性,王信怎么会不知道呢。
没想到王信会如此轻易松口,几名商人欣喜不已。
光一个低价就蕴含了利益,何况他们还会通过借贷的方式抵押给别人,收了利息,日后还要收购别人手里的牛羊,再“高价”卖给行商们。
不过得知实际数量后,他们很快又苦恼了起来,数量太少了。
像巴特尔部的部落太少了,更多的部落虽然做不到赤那部那样直接反抗,却也躲得远远地,心里保持着敌意。
而按照聚众昌的规划,每年的贸易量,光羊就要达到十几万只,牛也要五六万头,至于马,每年搞个三万匹不成问题。
利益最大化,在商人们的眼里,当然把整个河套地区都算在内了。
至于办不办得到,管他办不办得到,反正能看到的利益,都要纳入目标之中,这些商人的习惯,让王信仿佛闻到熟悉的味道。
商行不缺钱,缺的是投资机会,现在更缺时间。
见众人愁眉苦
第242章 彻底服气(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