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应天府。
街道两旁挤满了人,连街边的栈、酒楼、茶馆也全是人,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都在往前看,想要看看大名鼎鼎的王家军到底长什么样。
“华顶峰大捷、宁海大捷、越溪大捷、三门大捷。”
剿灭倭寇两千余人。
还有传言说是两万多。
无论是两千多,还是两万多,随着捷报的传开,城里天空笼罩的阴郁仿佛也散开,人们的脸上恢复了笑容,栈、酒楼、食肆生意都好了起来,说书人那里又开始人满为患。
所以听闻这支队伍回城,老百姓们都赶来看。
等了许久也没见到。
“总觉得做梦似的呢。”
人群里有人笑道:“前些日子,倭寇闹得凶,一发不可收拾,连咱们这也人心惶惶,听说要想办法招安,怎么才多久的功夫,倭寇就变得如此不中用。”
旁边的摊子,卖字画的读书人骂道,“那是咱们金陵的兵没用,如今是调来的京营。”
“可听说那王将军也是金陵祖籍。”
那读书人冷笑,“王将军剿的了,别人却剿不了呢,依我看,此倭寇非彼倭寇。”
读书人越说越离谱。
周边的人懒得搭理,只留下愤恨的读书人。
突然。
前面传来了欢呼声,读书人也连忙起身,不再矜持身份,踮起脚往前看,只看到后脑勺,有点懊悔,应该早点抢个位置。
“嘚嘚嘚。”
一支七百人的队伍进了城。
中间是王信骑着马。
王信在小半年前倒也见惯,无非是今日的人更多,多到不可思议。
倒是其余人傻了眼,何时见过这样大的动静,一个个又紧张又荣耀,幸亏平日里的操练严格,哪怕是刘通的人也没有丢份。
踏步是王家军的传统本事。
“踏踏踏。”
虽然才七百人,却走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好。”
“真威风啊,我这下相信,捷报肯定是真的,如此精神气,打胜仗不应该么。”
老百姓们不懂什么是强军弱军。
可他们看得出前面经过的这支军队,士兵们身上的傲气做的不假,有这样的傲气,那都是厉害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无论好坏,如此傲,必然比普通人厉害。
“听说他们军纪极严,没人骚扰百姓。”
“真的假的?”
“王家军你不知道?”
“没听说啊。”
“扬州那边传的厉害,想来不假。”
沿途的父老乡亲手持陶罐,陶罐盛满井水,捧到队伍前面,请士兵们洗面。
有人撒米。
也有人撒铜钱。
路边或者街道二楼的妇人们娇羞的掷香囊,又或者丢绣帕。
被掷香囊,或者有妇人亲手送来绣帕,刘通和他带的兵还稍微好点,江南风气要开放许多,河西小营的人何时见过如此场景,差点就乱了队形。
街边集市的摊贩们,也在路边摆好了醪糟、胡饼等,大户人家抬出整猪整羊,现场支灶烹煮“得胜羹”。
应天府今日比过年都要热闹。
士兵们打了胜仗。
百姓们心里头高兴,平日里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物件,今日都要拿出来送给士兵们。
这些都是自发的。
老百姓们的淳朴而已。
王信面上微笑,心里头已经有底。
一个官员也没有来,看来自己当初过应天而不入,没有乖乖听话,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如果不是挡不住老百姓们的热情,恐怕今日的迎接都不会有。
见怪不怪,王信不以为然。
管你什么计谋,我只管杀倭寇。
看了眼面板。
游击将军。
四个大字,已经说明了提督朱伟的态度,虽然还没有公布,但是自己已经提前知道了结果。
忽然前方传来嘈杂喝骂之声,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让开一条通路。
进来一行身穿棉甲的军士。
领头的人骑着马,身穿参将服,赫然是一名三品武官,比王信要高两级。
“请你们家都司前来,应天营刘齐参将召见。”
一名校官官打马而来,脸上得意,蔑视喝道。
不过是七百人的队伍而已,好大的威风,他们应天营光甲兵就有两千之多,也没有如此高调,真不知天高地厚,那校官内心妒忌。
平日里的百姓避他们不及,今日对外人倒是热情的很。
明明是欢乐的日子,因为这行人的出现,许多百姓面露厌弃,顿时没有了好心情,不少人纷纷离开。
应天府身为金陵首府,又是东南的行政中心,自然有一支军队保护。
那就是应天营。
前朝的时候,应天府叫做南京,周边可是有几
第88章 回城(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