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抿着唇不敢接话。
里正苦笑道:“昨晚那情形你是没瞧见。”
“还不到我腰高的小崽子,饿得两只眼睛都冒绿光,趴在地上从泥里找掉下去的米粒,找到一颗就往嘴里塞一颗。”
饿得狠了的人嘴急,夜黑风高也顾不得细看塞进嘴里的是什么,砸吧着抻着脖子使劲儿往下咽。
等里正察觉到不对劲儿下去看的时候,火把照亮了小崽子的嘴,这才发现吃了一嘴的泥!
一嘴一脸糊的全是泥!
村长黑着脸说:“不是咱们村的崽子,管那么多作甚?”
“咱们自己的吃的还不够活命,怎么可能……”
“这话你也不能只是跟我说啊。”
里正无奈道:“你去跟在村口轮值看守的那些人说。”
这样的场景,他们偶尔才得一见,可对于长期看守在那里的人来说,类似的画面连日来看得已经倦了。
最先跑到这里的是一群半大孩子。
看守的人不敢把人往村里放,又狠不下心眼睁睁看着这群崽子饿死,索性就私底下商量了,把自己的口粮分了一部分出去。
谁知这一分就惹出了大祸。
这群崽子赖着不走了!
每日为了不惊动村里的人,白天绞尽脑汁找地方藏,入了夜就跑出来,也不敢出声,眼巴巴地看着高墙上轮值的人,用眼神哀求给自己一点吃的。
可活不下去的何止是这么几个崽子?
世道乱了,侥幸保住了小命的,男女老少都有,不分老幼。
只要是能入嘴的,甭管是地里长的还是树枝上挂的,又或者是山里蹦跶的活物,哪怕是个蚂蚱臭虫也全都进了嘴。
吃尽万物的原因也只是想活命。
不知从何时走漏了风声,传开了这里有活命的机会,这些人就一窝蜂朝着三洋村赶。
原本分出的口粮还能让那群崽子勉强吃饱,可现在……
里正恼火道:“来的人多了,抢夺也多。”
“本该分到的人拿不到,一群无赖仗着自己力气大嗓门儿足,欺老凌幼,简直是不知好歹!”
高墙上的人看得干瞪眼,出面制止也见效甚微。
然而没有谢锦珠的话,谁也不敢开口要把人往村里放。
三洋村收容的人已经够多了。
村内沾亲带故的,凡是前来投奔的,不管能不能干活儿,谢锦珠全都帮着安置妥当。
外头闹翻了天,谢锦珠没委屈过他们半点,吃喝工钱一应照旧,他们活得甚至比从前还好。
这种时候,哪个没良心的敢去再惹得谢锦珠为难呢?
村长脸色不好,语气也邦邦硬:“知道锦珠丫头难为,就别给她再多找麻烦。”
“村口的那些人聚集在一起,早晚闹出乱子,赶紧把人赶走!”
“不许他们在咱们这里久留!”
大难当前,自保为上。
他们自己都活得艰难,哪儿有闲情顾得上别人?
里正满嘴苦涩地张了张嘴,想想事实的确如此,只能是深深叹气后选择照做。
只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一时心软容易,再想把人撵走,哪儿会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里正当天晚上在村口耽误了大半宿,最后面对哀求自己的诸多面孔,再硬的心也实在是冷不下去了。
薛大叔说:“咱们看得严实,保证一个都不会放进去。”
“至于他们吃的那口粮,从我家出一部分,绝对不占谁家的便宜!”
“我家也有一些。”
另一个面嫩的小伙子红着眼说:“我家就两口人,吃不了多少,匀出来一些给他们活命,是我家自愿的!”
“我家也能出点儿。”
有个胖乎乎的大哥笑得慈眉善目的,拉着里正乐呵呵地打圆场:“再说了,撵走也不急这一时一刻,他们不是说了明日就走吗?”
“您稍微宽限一宿,今晚我们这些自愿的人家凑出一些口粮,给他们分了拿着当路上的盘缠。”
“老话都说了,人活一张嘴,总得肚子里有点儿东西垫着,双腿才能走得远啊,不然要是都饿得晕在了半道上,岂不是更耽误事儿吗?”
里正气急瞪眼:“都说了不能给,你们怎么还……”
“这哪儿看得下去啊?”
有个年纪大些的大爷苦笑道:“咱也是受过饿的。”
“我小时候要不是村里人见我可怜,施舍我一碗百家饭吃,我早就饿死不知多少回了。”
受过苦的人,最不忍见别人再受苦。
他们也不给任何人添麻烦,只勒自己的裤腰带。
等今晚过去了,往后再也不自作主张!
里正本想说不行,一转头对上角落里几双怯生生猫崽儿似的的眼睛,冷不丁就想起了自己家里的小孙子。
一般大的年岁呢……
第二百八十一章谢锦珠,纵容是错(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