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照骑车到家都快晚上七点了,刚推开院门小丫头就跑出来抱着她的腿大声喊妈妈。那软软娇娇的小奶音,听得人心都化了。
母女两个在院子门口亲热了好半天,最后还是沈周氏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才把人叫进屋。工作的事,阿妈很少过问。只听女儿临时有事加班,只说再有下回记得找人托个口信回来。
沈照应下,只感叹现在真不方便。别说手机了,就是电话都少。也不知道他们这种私人,能不能申请电话线。
祖孙两个早就吃过了,沈照回来沈周氏干脆给她重新下了碗面。看到院子里的猪内脏,还说买太多吃不完浪费。
“你不是想赚钱吗?你看要不要到街上去卖卤货?之前咱在村里做过的,大家都说好吃。”
“这,我都没卖过?”沈周氏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卖得出去吗?”
沈照完全不给她拒绝的机会,“你自己也说没卖过,怎么知道就卖不出去了。再说你这次生病可花了好几百,不是你自己急着要把钱赚回来吗?”
这话没说错沈周氏嘴上不说,这些天光留她在家带孩子挣不到钱,其实心里焦虑得不行。要不是怕女儿独自带娃不方便,早就嚷嚷着要回乡下。
可是,“我们做的卤货城里人能吃得惯吗?乡下没见过好东西,肯定是吃什么都觉得香。”
阿妈能想到这个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不过沈照早都打算好了。
“我同县招待所的张大厨说好了,等你卤出来就拿过去给他尝尝。我的手艺你信不过,他的总没问题吧。”
沈周氏张了张嘴,到底再没说出“不行”来。她这些天算是知道了,女儿看着笑眯眯的实际上死犟。而且要赚钱的话也是她自己说出来的,路子也帮忙找好了,再说不行确实打脸。
就算如此,沈周氏也还是躺床上辗转半夜没睡着。天不亮就起来起锅烧水,卤猪大肠。调味料是女儿早就配好的,她只要看着锅就行。
周围四邻被一种奇异的肉香唤醒,出门上班的时候还听到巷子里有人在议论。沈照和阿妈开玩笑,肉香不怕巷子深。看大家的反应,到时候肯定有人要。
可沈周氏还是觉得不得劲,她拉住女儿想再说两句。可沈照完全不肯再给她机会,脚下用力一蹬就载着女儿去上班了。
今天是丫丫第一天上托儿所,沈照本来还做好了小丫头要大哭一场的准备。毕竟新生入学,生离死别。这种传统节目,不管是什么时候都是不缺的。可保育员接过小丫头的时候,她却是不哭不闹,只挥手和妈妈说拜拜,引得托儿所的老师都感叹就没见过这么听话的孩子。
沈照其实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庆幸。女儿懂事是她的福气,只有这样她才能放开手脚努力挣钱。
送了女儿沈照才去上班,总务科对她来说没啥变化。于爱国脸色很臭,大家照旧不同她说话。她只管做好自己的事,该汇报汇报,该报销就去跑发票。
她去找孟长安签字昨天的报销单,见他桌上放着本英文版的出口名录。沈照下意识地多看了两眼,孟长安好奇:“你还会英语?”
沈照笑笑,“自学过一些,不精通。”
说起来也是有趣,上辈子她肯在英语上下苦功还和纺织厂的倒闭脱不了干系。不过现在说起来,人家只会当笑话听。就算是孟长安对她印象不差,也只以为她只会认几个单词而已。
沈照也没解释,拿上报销单就去财务。她现在是厂里的名人,大家都不怎么喜欢她,但又不太敢得罪她。做起事来少不少麻烦,她也乐得自在。
中午下班回家,看锅里的猪大肠味道差不多就打算给张大厨送去尝尝。阿妈第一次做,心里慌得不行。坐在后面活像车座子上安了钉子,左摇右晃扭个不停。
沈照没好气:“阿妈,你再动下去。这车我可掌不住,到时候摔着了可别喊疼。”
沈周氏这才安分些,但到底是怕的,总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拿不出手。
这也是沈照要带上她一起去招待所的原因,阿妈自卑又别扭她说什么都只当是自己在哄人。在她心里县招待所大厨的地位就不一样,随便几句点评肯定都能听进心里去。
沈照算是找着办法整治她亲妈,果然张贵树才说好沈周氏的嘴角就翘老高。甚至和人反复确认,不厌其烦。
昨晚沈照就同他提过沈周氏的性子,要是可以记得多鼓励。张贵树还真没做过这种事生怕自己说漏嘴,哪曾想提筷子一尝,味道是真不错。
“这个肯定有人买,就是这边人喜辣你下次再做加点辣子可能会更好。”
沈家之前因为顾忌孩子,菜里都不放辣。现在既然打算往外卖,自然要迎合大众的口味。
“城东菜场有家调料店的辣子就不错,香味浓郁,辣度适中,你下次卤菜在里面放上十几个,肯定更好。”
得了肯定的沈周氏,信心倍增。沈照赶忙趁热打铁,去供销社买了两个铁桶。天天挑着跑,阿妈肯定会累。沈照决定把自行车留给她,“你有时间最好学
第五十三章 给亲妈找的生计(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