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仙五重劫,雷劫、杀劫、见我劫、众生劫、浊劫。这五重劫,按照谭书常所推演出来的威能,无疑是非常强大的,天司之极以下,都要谈之色变。而纵使是天司之极,也要被此五重劫束缚。不过,那是在阴冥之地恢复本来面貌,重现仙道之象的前提下。单以谭书常这第二身躯“小仙界”中的五重劫之力,哪怕得了那五位道友之助,也至少得蕴育万载的时光方可。而之所以说万载,还是因为万年之内,谭书常必成天司之极!这无疑会加快“小仙界”的演化进程,从而使得这五重劫之力壮大速度倍增。这也是为什么,谭书常对于自己用来增幅血海异象的五重劫之力,会完全不在意了。因为这些五重劫之力,不仅是无根之萍,威能也没有多强。然而,谭书常万万没想到,这十荒之界的天地环境,对于他这真仙五重劫中的浊劫,竟是如此的“宜居”!浊劫,本是渡人心之劫,叫修行之人脱离凡尘苦海。此苦海,非是特指凡俗。而是对应一位真仙的内心。因此浊劫具现之时,往往是遮天蔽日,随处可见,却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黑烟模样。不过,这是原来的浊劫。此时这十荒之界的浊劫,已经演化到了足以媲美巅峰状态五重劫的地步,最为好渡的雷劫,更是受到浊劫的影响,都被强化了一番。至于其余三劫,因为和浊劫没什么牵扯,所以并没有受到影响。真仙五重劫,雷劫与其余四劫都多少有些关系,唯独杀劫、见我劫、众生劫、浊劫,这四劫彼此之间互不关联。浊劫之气,自十荒之界的一端升起,一直弥漫到了另一端才落下。凡人无所觉,寻常修士也看不出来,但在真仙眼中,这浊劫之气自然是清晰无比,遮天蔽日,近乎是无处不在。这使得十荒之界的真仙,无不为之感到有些不安。不过,在得知即便是古仙祖所居之地,都无法避开这些浊劫气息后,这十荒之界的真仙们,反倒是松了一口气。因为天塌了个高的先顶着。……“这浊劫之气,为何能如此壮大?”谭书常将此事,向道祖世心询问了一下。“此事的话,其实我也不知,不过若我没猜错的话,应当是和那六位道友的所作所为有关。”“以法宝束缚修士,再以十次转世、三十三重天罚、为天地立功,阻拦修士的前行之路吗?”谭书常想了想后问道。“这六位道友的做法,太过了,每多一位修成天司之极的真仙,便将阻拦的障碍,多加一重。”道祖世心说道,当日太截古仙祖找上门来,要与他结为盟友,当时便透露了此事。出于好奇,他便随后窥探了一下那十荒之界的过去时光。虽然碍于没有真正成道般瓠之境,所以无法感知得太清楚,但因为此事也不是什么古之秘闻,且不涉及到哪位般瓠之境,所以很容易就让道祖世心看到了。一开始的时候,十荒之界想要修成天司之极,是没有那些前置条件的,并且没有一身战力全在那法宝上的情况。但在十荒之界出了第一位古仙祖后,这种一身战斗力,都在法宝上的情况,就慢慢地出现了。不过,只是如此,显然是难以阻拦真正的天骄的。毕竟法宝不比仙位、仙术,虽然同样是让真仙具备强大战力,但法宝无疑是很容易就舍弃的。并且自己也没有被天地限制加身,所以很容易补全,并借此修成天司之极。于是,第二位古仙祖,为这十荒之界的万千生灵们,带来了突破之前,必须要有三次转世化凡的限制。然后第三位古仙祖,将这三次转世化凡,增加为要十次!接着就是第四位古仙祖,给这十荒之界的万千生灵,加上了一十二重天罚。而随后的第五位古仙祖,自然是将这天罚的数量,从一十二重增加到了三十三重。只能说,多少是有点不当人子了。最后就是那第六古位仙祖了,这位可能看天罚再加就连一丝生机也没了,为了避免天地反噬,于是就弄出了为天地立功一说。仿佛是因为淋过雨,所以这六位古仙祖,就把这天地苍生的雨伞,都给折了。而如此种种的做法,只用“太过了”这三个字来描述,已经是非常委婉的说法了。“生灵有怨?”谭书常闻言,却是一下子领悟了他这位世心道友这番话中的重要含义。“正是。”世心高声回应,然后给谭书常解释道:“虽然对于这六位道友来说,别说是凡人尽为蝼蚁,就是真仙尽为蝼蚁都不为过。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哪怕是修成了天司之极,也还是要生存在天地之间的,毕竟还无法超脱时光长河。”“这生灵的怨恨,一个生灵的怨念自然是不足为道,可无数岁月累积下来,一代代生灵的怨念累积下来,就非常可怖了。而当达到一定程度后,这生灵的怨念便在无时无刻影响着天地。原本,有六位天司之极坐镇,这生灵怨念再怎么影响天地,也不过是癣疥之疾。”“不过,道友你将浊劫之力带了过去,并且与你争
297、魔修是这样子尊师重道的(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