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自责,战场上瞬息万变,兄弟们都尽力了。”
李振拍了拍蒋天禄的肩膀,宽慰道:“此战,诛杀倭国贼人一万两千余人,是我兴军的大捷,我岂能责怪与你?去清点一下人数,好生休息吧。”
“是...”
蒋天禄点点头,神色仍有些自责。
说来,若是方才他拼死阻拦,未必不能拦下残存的倭军,只是蒋天禄也不忍见天雷军死伤惨重,只是一瞬间的犹豫,却放跑了敌军。
营地内,已然是一片尸山血海,在此地休息显然是不可能了,简单清点了一下人数后,后退五十里,重新扎营。
一直到天明时分,大军终于安定了下来,李振也回到帅帐。
“杜方,昨夜战况如何?”
“少郎君,昨夜歼敌一万两千余,兴军战死近五千,重伤一千四百三十一人,轻伤四千余人,兴军的损失...不可谓不严重。”
的确是胜利,但却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
而这,显然不是李振想要的接过。
听到这里,李振长叹一口气,捏了捏眉心。
“战死将士近五千吗...”
这个数字,对于李振而言,无疑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这意味着李振麾下,如今剩下的能战之士,只剩下了七千有余。
这个数量,拿下密巢城都是个问题,更不必说如何征伐倭国。
没办法,敌众我寡,又在人家的领地之上,这场战争从一开始,李振就陷入了劣势,能有现在的成果,已经不易。
但话虽如此,这也意味着,在援军到来之前,李振在无法前进一步。
密巢城内,仍有守军五万有余,倘若新谷拓铁了心要将李振这支军队吞下去,再派出一支队伍,李振必死无疑!
想到这里,李振坐直了身子,犹豫再三后,凝重道:“不能在此地久留了。”
“要退兵吗?”
“现在只剩下七千兵力,还有三千分布在港口,天元莒禹城三地,形势极其不利...”
李振垂下头,目光停留在倭国的地图之上,犹豫再三后,无奈道:“正午时分,退兵至莒禹城,等待援军。”
这也是无奈之选。
就算拿下密巢城,李振接下来还要面对城高墙坚,兵强马壮的飞鸟城,作为倭国的国度,可以预想的是,这回事最为困难的一战,必须要做好完全的准备才行。
退兵固守莒禹城,显然是最好的办法。
“派人去天元城和港口,让所有军队收缩退到莒禹城,不能再有伤亡了。”
杜方领命离开,营帐内,只剩下了李振一人。
说实话,昨晚战事的激烈程度,有些超出李振的预想了。
按照李振的预测,如果能够将伤亡控制在三千人以下,李振就还有率军与新谷拓对峙的底气。
只可惜,李振低估了倭军的决心。
过河之卒退无可退,只有拼死一战!
“援军,何日才能到来啊...”
......
安东都护府内。
八百里加急,终于是在当天夜里送到了颜洪面前。
那是一纸军令。
责令安东都护府,调精兵两万登陆倭国,驰援李振。
这无疑是解了李振的燃眉之急。
只是天色渐晚,夜间出海未免有所不妥,只能苦等一夜,知道第二天清晨,颜洪点兵两万,命副将汤丘率兵出发,渡海驰援!
而李振的亲卫得知率兵驰援的人是汤丘之时,纷纷表示反对。
无他,只因李振与汤丘之间,产生过不愉快的摩擦。
谁知道汤丘会不会阳奉阴违,故意拖延时间?
这可关乎着李振的性命,容不得马虎!
“颜将军,我等可率大军渡海,至于汤丘...抱歉,我们信不过他。”
亲卫找到颜洪,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颜洪闻此一言,表情明显有些僵硬。
不爽是难免的,汤丘毕竟是颜洪的副将。
但他也能够理解李振亲卫的顾虑,但眼下,颜洪还要镇守安东都护府,实在脱不开身,否则他就亲自率兵了。
“老夫可以理解你们的顾虑,但老夫愿以性命保证,汤丘绝对不会再犯这种过错了,况且尔等没有官职在身,擅自领兵,难免有些不妥。”
“这...”
亲卫面面相觑,沉默良久后,只得叹了口气,道:“罢了,我等虽不相信汤丘,却相信颜将军的为人,事不宜迟,速速出发吧!”
须知,渡海抵达倭国,仍需要二十余天的时间,耽搁不起了!
很快,两万精兵在汤丘的率领下,乘坐战船出海,李振的亲卫也是跟随战船出发。
另一边,李振率军退回莒禹城,固守此地。
城主府内,李振面色凝重,看着送上来的一份份军报,面
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兵莒禹城(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