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禁城火灾中,雷击引发占了半数,记录在案的雷击引发的火灾就有三十四起,而三大殿位于南部空旷区域范围,且体量高大,更容易接雷。
是以,朱由检要同工部商量的事,便是如何防雷。
“陛下,大殿上方鸱吻、雷公柱都有防雷功效,还要如何改制?”冯巧不解。
对于雷电,古人并没有科学认识,才会以为雷火是“天火”,意味天降惩罚。
永乐十九年的雷击大火,朱棣就认为是“天谴”,不仅不敢重修三大殿,而且被迫下诏“求直言”,对火灾的检讨,差点动摇朱棣执政的合法性,之后的紫禁城主人也都讳言天火。
而冯巧口中的鸱吻和雷公柱,对于防雷却是没有多少作用,更大的或许只是一种祈福。
紫禁城中重要建筑的鸱吻端部往往安装铁链,一端固定在正吻上,另一端固定在屋檐部位的瓦垄上,古人认为这样的设计利于避雷,事实上,铁链反倒更容易吸引雷击。
再说雷公柱,工匠在攒尖类建筑的木构架顶部安装一根立柱,下部落在一根木梁上,在庑殿类建筑正脊端部的正吻下方安装一根立柱,下部亦立在一根梁上,上部则支撑木构架端部挑出的脊檩和两边的由戗。
这些立柱便被称为雷公柱,支撑雷公柱的大梁则称为太平梁,这些也是工匠应对雷击的措施,希望雷公柱、太平梁护佑建筑免遭雷击。
事实上,雷公柱也是木材,木材是绝缘体材料,雷公柱不可能防雷。
三大殿的建筑结构不可能让雷电避开,只能尽量将电流引到地上,便如避雷针,主动引雷,然后安全泄地,而不良接地则会导致侧击,紫禁城皇极殿历史上七次侧击事故均因接地锈蚀。
朱由检同冯巧简单说了导电的问题,见他面露怔愣,看样子并不理解,便也不再多言,只道:“你回去后自可做实验去,看看雷公柱和太平梁这些木头到底能不能防雷。”
冯巧忙应下,继而又听朱由检道:“不过得注意安全!”
“是,臣遵旨!”冯巧躬身应下,见朱由检没有什么再吩咐他,便行礼告退,离开了武英殿。
范复粹同郑三俊没有离开,他们知道陛下说的不会是假,但却也是不明白其中道理。
“郑卿,你先同工部商议着,看要拨出多少钱来重修廊房和硬山顶屋舍,之后防雷如何改,等工部想明白了再来同朕说!”
看样子皇帝不想多言,范复粹并户部、工部尚书也便告退,武英殿中朱慈烺却是突然开口,“父皇,为何雷公柱、太平梁不能防雷?成祖帝时便是这么做的呀?”
“成祖帝就一定是对的吗?”朱由检这话很是大逆不道,说完后果真见朱慈烺的眼睛闪烁着惊骇,不过很快也就平息了下来,自己父皇大逆不道也不是一日两日了,祖制都改了不知道几次,想来也是太祖托梦的缘故,才让父皇胆子这么大。
因为太祖也并没有在梦里责骂父皇,反而还给他警示和忠告,想来太祖是认可父皇的。
朱慈烺如此安抚好了自己,点头符合朱由检的话,又问道:“父皇可有主意?要如何才能防雷?”
朱由检见朱慈烺一副好学的模样,放下手头奏本,朝他招了招手道:“来,父皇给你上一课。”
朱慈烺闻言立即兴奋起来,起身走了过去,只见朱由检取了一张白纸,继而将其撕碎,拿出一块丝帕和一块琥珀递给朱慈烺,“将二者摩擦试试!”
朱慈烺点头,按照朱由检的吩咐用帕子摩擦琥珀,片刻后听朱由检道:“将丝帕放在纸屑上。”
朱慈烺听话得将手中丝帕放在桌上,倏地睁大了眼睛,“纸屑在动,它们...它们被吸起来了!”
便是朱由检身后王承恩,以及殿中骆养性,也伸长了脖子朝桌上看去。
摩擦起电,现代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可在朱慈烺他们几个眼中,好似变戏法一般令人惊讶。
“对,天地间的摩擦也会产生这种吸力,只是放大了千万倍。”朱由检说着又拿过一张纸,在上面画了一根木棍一柄铁剑,问道:“若是雷雨天,是木棍容易被雷击,还是铁剑容易?”
“铁剑!”朱慈烺已经从适才朱由检同大臣的话中听到了一些,此刻立即回道。
“对,金铁之物会招引天雷,所以大殿上固定鸱吻的铁链,可不就是引雷的了?”朱由检说道。
朱慈烺一脸恍然大悟,又见朱由检在纸上又画了两柄铁剑,一柄高一柄低,问道:“雷电会击中高的,还是低的?”
“高的!”朱慈烺信心十足。
“对,雷击择高而落,若你在外面遇到雷雨天,万不能躲到树下,树高容易遭雷击。”
朱由检只教了些入门知识,若是可以,他倒想做些可视化教具,比如用鱼胶制作透明“雷云模型”,内悬锡箔片可模拟电荷。
但这些对朱慈烺而言或许太过艰难,朱由检也就作罢,他在纸上画了一座大殿,继续道:“三大殿是宫里最高的建筑,引雷不可避免
第五百四十四章 防雷(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